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6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6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北京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雪峰  石明磊  刘洪波 《前线》2010,(4):26-28,7
<正>2010年2月3日至7日,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讲话,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认真总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  相似文献   
32.
33.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目前指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关键在于是否能解放思想,在具体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李君如表示,党的十七大已经为如何纪念改革开放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他认为,纪念改革开放可从三方面着手:首先,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为基础,阐明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其次,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34.
法治的标本     
  相似文献   
35.
报纸上说辽宁悬赏30万元之巨,通缉阜新市前公安局长毛景祥。(见《楚天都市报》5月18日)看到报道,我本来快要赞赏起公安部门在打击“自己人”犯罪上壮士断腕的雄心,然而看完报道,又感到悬赏的由来原本荒唐,再加赞赏恐怕悬赏的人们自己脸上也未必挂得住,所以赞赏很可能被认为是一种阴阳怪气的取笑,那岂不是很没有意思吗? 消息透露,毛景祥1996年至1997年任  相似文献   
36.
“鲁迅活着会如何?” 按照现在有些时髦的“颠覆主义”立场,这样的设问,本身就带有神化鲁迅的倾向,显示鲁迅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话语霸权”。倘非如此,为什么不假设别的什么人,而偏要假设鲁迅活着会如何呢? 从这“颠覆”的立场上看,我读到了颠覆者无可奈何的心态。鲁迅的存在,强大到这个地步,以至于“颠覆”者自身也无法取而代之。现代中国人无可改变地被投射了鲁迅的影子,鲁迅成了知识分子无法回避的思维起点。阿Q、闰土、祥林嫂等形象一不留神就会出现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即使想“努力排斥”掉,也无法收效。 假如硬要对知识…  相似文献   
37.
芝加哥大学教授、诺贝 尔经济学奖2000年得主赫克曼在华中科技大学讲学,武汉多家报纸作了报道。综合各报的报道看,赫克曼教授讲学的主要观点是“权威的最大危险是没人挑战”。 这里摘抄赫克曼的几段原话, ──没人向我挑战是我最大的危险,这意味着我已经死亡! ──1973年,我第一次到芝加哥大学,就敢于与著名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进行广泛地讨论和交流,并在一块儿吃午饭,我发现他很开放,善于交流自己的观点。在芝加哥大学,每个人都具有非常批判的眼光,急于发表并交流自己的观点。芝加哥大学作为世界经济学重镇,一直保…  相似文献   
38.
争光与增辱     
刘洪波 《唯实》2001,(1):72-72
有些“为国争光”行为 ,其实为国家增加了耻辱。曾读过一本苏联的科学史著作 ,是“向老大哥学习”年代的汉译本。那里面即有许多“为国争光”的材料。蒸汽机是谁发明的呢 ?不是英国人瓦特 ,而是俄国工匠波尔祖诺夫 ;电灯的发明者不是美国人爱迪生 ,而是俄国的亚布洛奇科夫 ;无线电发明人不是意大利的马可尼 ,而是俄国的波波夫 ;把飞机飞上天的不是莱特兄弟 ,而是俄国的莫扎伊利基……按这套历史讲下来 ,我深信如果受教育者是一个俄罗斯人 ,肯定会大大地增强民族和国家的“荣誉感”,写历史的人“为国争光”的用心似乎是实现了的。这搞法还能…  相似文献   
39.
拳头与尊严     
刘洪波 《唯实》2001,(7):71
“不卑不亢”,实在是一种境界。以我所见,真正有了一个事情,需要与人打交道的时候,能够不卑不亢的人少见。盖不卑不亢,不只是自我平衡的技术,而且非有强大的理性、自信和尊严感不可为;而卑或亢则只要缩起头来或火气大作即可。 有的人一卑到底,无时不在阳气不足的状态,便是劈面抽他三个嘴巴,他还流着口水迎奉。有的人一亢无余,有事没事就炸开了锅,亮着大嗓门吆喝,哪怕被揪了一根毫毛,他也要寻死觅活。更容易遇到的,是且卑且亢的一路,无论遇到什么人,要从“可欺不可欺”的角度来加以观察。觉得可欺的,他就亢起来;觉得不可…  相似文献   
40.
马克思《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批判是站在人类命运深切关怀的高度,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视角出发,剖析了资本运动蕴含贫富“两极分化”的内在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彰显了历史性和超越性相统一的辩证思维特质;从现实逻辑来看,马克思深刻剖析资本内在逻辑导致的发展悖论,并且展望未来,设想将资本逻辑与人本逻辑内在统一于社会实践,一方面是共产主义理念的逻辑展开,另一方面也是实践层面规律的揭示,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理路构思、价值诉求等提供了方法论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