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行风评议、政风评议.乃至于对一篇文章、一桩办事行为的评议,如果是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之上,都能让当事方感觉受益匪浅,如沐春风,又或振聋发聩,如醍醐灌顶。  相似文献   
92.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正确认识、主动适应与积极引领。推进供给侧构性改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重大抉择,也是认识、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与必然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绕不过的关口,是推动经济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历史性任务。要在全面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有的放矢,精准推进,重点突破,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赢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93.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农业农村农民领域的生动体现,要求开创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新局面,不断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相似文献   
9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这一重要论述既回答了党校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性问题,又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各级党校更好发挥作用提供了科学遵循和行动指南。党校是党的学校,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必须切实加强为党育才工作,努力为党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95.
刘良军 《群众》2023,(7):71-71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毋庸置疑,“解剖麻雀”这一重要论述,形象生动且寓意深远。“解剖麻雀”,有利于避免冠冕堂皇、华而不实,为调查研究而调查研究的不良作风。  相似文献   
96.
刘良军 《群众》2022,(13):71-71
无论是日前中办印发《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规定》,还是稍早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都强调要把家人亲人管理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一直都坚持系统思维,不仅要求党员干部自身清正廉洁,还必须管住、管好家人亲人,决不能让家人亲人借助自身权力或职位影响,罔顾法纪,作奸犯科。  相似文献   
97.
新冠肺炎疫情在一些地方再次暴发,诚然是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又一次检测与检验。各涉疫地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终于再次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疫情防控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弥足珍贵,需要传承;暴露出来的短板与问题不可小觑,应该纠正。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认真分析研究、总结反思的基础上,从中汲取基层治理的智慧和力量,必将推动基层治理日渐迈向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98.
刘良军 《求知》2023,(6):20-22
<正>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在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强党性”是总要求之一。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务必在强党性方面有新起色、新气象,以坚强党性促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切实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蓝图落到实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再创新绩。  相似文献   
99.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努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三农”领域的生动体现、鲜明呈现。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必须循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独有特点、本质要求、重大原则,有条不紊、稳中求进,确保乡村全面振兴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频共振、同步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