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从来都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首要的、根本的理论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中心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党建目标,既同以往的基本提法、  相似文献   
22.
期权腐败是新形势下腐败出现的一个新动向、新特点,是今后腐败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和方向。它时间跨度大,隐蔽性强,查处难度大,危害性更大。我们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和遏止期权腐败发生和发展蔓延。  相似文献   
23.
仇富心理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并产生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根除仇富心理,既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促进社会公平感的增强和人们生活满意度提高的政策措施和机制,又要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起社会低收入群体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机制.同时,富人要塑造和维护好自身的社会形象,减轻仇富心理带来的社会影响;大力倡导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培育一种体现文明进程的社会.  相似文献   
24.
试论网络党建的民主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党建已逐步成为党的高层与普通党员群众之间重要的交流渠道,使得公众大范围地参与党和政府决策成为可能。通过网络党建,党和政府能够加强与普通党员群众的沟通,就公共政策的制定征求民意,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发展网络党建,要大力拓展网络党建的民主功能,充分保障党员的各项民主权益,努力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党内民主氛围,并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25.
网络民主的意义、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为特征的信息社会,带来了信息处理、创制和传播方式的网络化发展,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观念模式,形成一种新的网络文化,网络民主便是相伴而生的产物。网络民主,是指人们以网络为载体进行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新兴民主形式。随着我国网络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民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对  相似文献   
26.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历史上政治生态最好的时期之一.延安时期的成功经验表明,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在于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人率先垂范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前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的风向标,健全的监督体系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的重要保障,严厉执纪执法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根本.  相似文献   
27.
在创建学习型社会工作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完善已有的学习载体,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构建载体创新的良性运行机制,不断创造出灵活多样、能够满足各个层面干部群众学习需要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28.
大年初一,市委书记薄熙来走访慰问乔迁新居的普通教师、一线交巡警和环卫工人及农民,还到古镇磁器口与市民一起逛街,向大家致以新春祝福。薄熙来在走访慰问群众时说,解决好群众的生活问题,是党和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今年市政府下决心干好两件事:  相似文献   
29.
在当前条件下,中国的民生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民主的问题。从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到社会民主,反映了民主内涵的不断深化,以民主促民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0.
王桧林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在我国高校历史系所用教材中,是影响颇著的一种,笔者有幸拜读,现就书中所疑求教于王先生。 在对《新人口论》的错误批判(下册第161~163页)一部分中,作者先引述了马寅初1957年7月5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新人口论》的主要观点,并给予高度评价。然后引用了毛泽东 1958年 6月 1日发表于《红旗》第一期的《介绍一个合作社》的两段话:“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除了别的特点之外,中国六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