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胡适发起的整理国故运动由于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理性批判精神,因此在发起之初,唯物史观派对此持一种颇为赞成的态度。而随着时局的变化,唯物史观派则转向反对在全社会范围内笼统提倡“整理国故”。但因为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具有很大的重合性,所以双方实际上在学术上形成了一种对立中的互动关系,二者往往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中国现代学术转型。而研究目的和具体观点的不同,尤其是指导思想的歧异,最终促使唯物史观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针对整理国故运动的缺陷做出了严厉的批评,从而极大超越了整理国故运动,为历史研究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当前基层缉毒在工作中存在着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工作不够规范等问题,严重地制约基层缉毒部门工作效能的发挥,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力加强基层缉毒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加强管理,严格监督;作为政府部门和上级公安机关,也要认真执行政策,落实缉毒经费,促进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13.
卢毅 《理论学刊》2015,(3):26-33
1941年4月,《苏日中立条约》签订,在中国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国民党为继续获得苏联援助,采取了一种低调处理的办法,对官方舆论进行了控制。但与此同时,它却借机煽动民间舆论来间接表达对苏联的不满,连带抨击中共。当时中间派确实一度群情激昂,普遍对苏联产生了怀疑的态度,有的则直接质问中共。面对这种不利的舆论环境,中共苦撑危局,努力解释事件原委,分析利害得失,尽量把苏日签约带给中国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卢毅  叶峰 《政协天地》2021,(1):50-51
三明市地处闽江上游,水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下游千万百姓的饮水用水安全。2020年以来,三明市政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重要嘱托,创新民主监督形式,联合市河长办选聘百名"委员河长",持续深化"河长制"工作,为清新福建、最氧三明建设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15.
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一场围绕东西文化问题展开的激烈论战.在这场论战中,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运用刚刚获得的唯物史观来探索文化出路问题,提出了许多深邃的见解.他们指出,中国文化的出路既不在崇古倒退,也不在皈依西化,而是通过一场民族民主革命洗礼,为自身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尽管由于诞生不久,他们的有些见解未尽成熟,但其别开生面的文化主张却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卢毅 《长白学刊》2014,(6):83-88
大革命后期,"左"倾错误逐渐滋长蔓延。如武汉工潮就提出了过高的经济要求,激化了劳资矛盾;同时,无限制的游行集会和罢工也导致生产不断下降,造成各方面关系紧张。而在湖南农民运动中,同样也存在一些过火行为,甚至曾经发生阻止军粮采运和剥夺军属财产的恶性行为,严重影响了军民关系。这些"左"倾错误不仅妨碍了统一战线中复杂问题的解决,而且还招致社会各界的不满,是大革命受挫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时期,中共的宣传在与国民党的竞争中占据了上风。这主要有三点原因:首先,中共集中了一大批理论精英投入宣传工作,而国民党则缺乏优秀的理论人才和刊物,没有一个堪与中共匹敌的喉舌,以至于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中共的宣传;其二,国民党在提出能鼓舞人心的政治口号方面也有所欠缺,而中共却不断提出一系列响亮的口号,契合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内心需求;其三,中共的宣传之所以能深入人心,还在于它"少说抽象的理论,多注重事实的宣传",并不断纠偏,真正贴近了工农大众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8.
尽管党在十年内战时期受“左”倾路线的干扰,在文化战线上提出过一些不恰当的口号。但经过瞿秋白、张闻天、冯雪峰等人的曲折探索,党及时纠正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促成了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抗日救亡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作了重要准备,并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国民党军队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对中央苏区和其他几个革命根据地先后进行了五次军事"围剿"。但令人颇感困惑的是,来自共产国际方面的材料却认为共有六次"围剿"。那到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明显的差异?其中关键的分歧点又在哪里?何种说法更为妥当?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到对此重大史事究竟应该如何表述,本文拟作一番辨析。一、共产国际的六次"围剿"说  相似文献   
20.
卢毅 《当代广西》2011,(18):28-29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毛泽东18岁,正就读于湘乡驻省中学。10月下旬,湖南起而响应武昌起义,积极拥护革命的毛泽东随之参加湖南新军。他后来曾回忆:“我本人也曾经参加了这次民主革命,当了一名战士,吃七块二。”后来,“南京政府解散了。我以为革命已经结束,便退出军队,决定回到我的书本子上去。我一共当了半年兵:、”此后,毛泽东对早年亲历的这场革命作过多次评价,甚至还准备写一部自辛亥革命到蒋介石登台的大事记,其中就要写到孙中山当临时总统、蔡锷反袁世凯的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