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6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8篇
法律   99篇
中国共产党   169篇
中国政治   231篇
政治理论   48篇
综合类   5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5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毛泽东对《共产党宣言》学的早、学的多、学的深,并且带动和要求党员干部努力学习《共产党宣言》。毛泽东以《宣言》为政治立场和价值基准,并与国情的结合中发掘《共产党宣言》的时代内涵。毛泽东学习《共产党宣言》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不断学习并科学把握《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33.
善意取得既是适应经济发展的一项交易规则,也是现代民法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制度。善意取得制度传统上是动产的善意制度,所以不动产是否适用善意取得一直颇有争议。对此问题,日本法和中国法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关于善意取得成立的要件,日本《民法》第192条和中国《物权法》106条都分别作出了规定。然而,基于无偿行为下的善意取得是否成立,中国的法律则明确予以否定。与此相对,虽然日本法律没有对之作出明确规定,而学界的主流观点却认为善意取得可以成立。进而,无偿取得者是否有必要基于不当得利之原因而向原所有权人返还不当得利,这个问题也成为当今日本学界广泛讨论的议题。虽然日、中之间的法制度有着明显的差异,不过,部分法律规定和学说的见解仍然值得两国间相互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4.
创造时间     
日常生活中,常听到有领导抱怨说没时间.是生活得太过充实了吗?并非如此.在我看来,说自己没时间的人,事实上是缺乏“合理分配时间”的能力,工作毫无“计划性”可言.若是上司的话,则证明此人不具备将“权力下放”给部下的气度.或者,仅仅对于自己能胜任的“喜欢做的工作”情有独钟、埋头苦干,对其他工作一概置之不理.  相似文献   
35.
在你的部门里.组织能发挥它的作用吗?在单位里有没有看到以下现象:早会散漫:打电话、接电话的方法因人而异。乱七八糟没有统一的章法:会议的开始和结束没有明确的界限;女性员工故意过分娇媚;部下对上司嬉皮笑脸、不拘小节;明明有制服、制帽却有人不穿、不戴,有不系纽扣、不拉上拉链等着装邋遏的人;公私不分,讲私房话、用公家电话谈私事的情况很多,有的人买自己的东西却拿单位的钱报销。  相似文献   
36.
人生的种种苦恼,总混杂在我们对物品的执着中,作者通过参透瑜伽“断行、舍行、离行”的人生哲学,并由此获得灵感,创造出了一套通过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心灵环境的“断舍离”整理术。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这本书令我们不断自问: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么?对物品断舍离了,那对自己的过去,是否也勇敢地断舍离了?那些令你心酸纠结不已的回忆,你认真思考过吗?若已从中得到教训,何必再耿耿于怀,不肯放手……  相似文献   
37.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明确而又一贯的战略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是从现代化建设、党的基本路线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的特定范畴而言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经验教训的总结,是由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任务决定的,是由国际和国内的形势决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要求各项工作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又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工作。在新的形势下,要排除各种非议和干扰,继续更好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8.
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其最基本的取向就是更加实事求是,表现为从高度民主到初级阶段的民主、从一般民主到中国特色的民主、从理论民主到切实可行的民主等。当代中国的民主建设,既要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形成有效的机制,更要从群众关心而且能做得到的事情做起,避免提出过高的目标却难以落实。  相似文献   
39.
目前,学界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直存在种种异议,其中包括多中心论、中心转移论以及中心负面论等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明确而又持之以恒的战略思想。这些异议虽然反映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些问题,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前要纠正在实践上的一些偏颇,赋予其理论上新的时代内涵,走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0.
秦律、汉律共犯处罚没有如唐律那样的"首从之法",其原则是将全体共犯者均处以同一刑罚。刚刚公布的岳麓书院藏秦简第三冊,即《为狱等状四种》中还可见数件共犯案例。虽然《为狱等状四种》所见共犯案例中未必明确记载对犯人的处罚,但至少在案例1提出的三个判决案之中,有两个判决案均对全体共犯者适用同一刑罚。并且,在案例5的两个判决案之中,有一个判决案亦对相当于唐律所称共犯者中随从者的人直接适用对所犯之罪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