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转型时期村落权力结构分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中心任务的转移和市场经济的推进 ,我国农村村落权力结构正在快速分化。村落体制性、内生性正式权力和非治理精英、宗族、地方恶势力等非正式权力在村落权力平台上竞相表演 :体制性权力威力犹存 ,内生性权力内含生机和活力 ,非正式权力经常向外张扬 ,干涉正式权力。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农村社会道德整合机制的分化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正处在加速转型期。道德作为社会整合手段的一些功能或在弱化或在强化 ,道德规范体系、道德调节方式、道德传播方式和道德评价标准等正在不断分化 ,目前农村社会很难形成稳定具有权威性的道德规范体系 ,人们的道德行为出现多样化选择混乱 ,道德的社会整合力降低。为保证农村社会的良性运行 ,必须更新思想观念 ,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中心任务的转移和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国农村村落权力结构正在快速分化。村落体制性、内生性正式权力和非治理精英、宗族、地方恶势力等非正式权力在村落权力平台上竞相表演,形成互动:体制性权力威力犹存,内生性权力内含生机和活力,非正式权力经常地向外张扬,干涉正式权力。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市民化的观念障碍与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的经济理性支持他们向城市流动和市民化行为,但由于现实社会的重重障碍和城乡观念的种种分歧,农民工的城市化倾向往往受挫。此外,城市农民工强关系网的建立,加上受到城市冷淡,他们很少参与城市社会活动,自然没有城市主人翁意识,更谈不上产生城市归属感。为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城市社会和市民要抛弃对农民工既往的刻板印象,消除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农民工本人也要适度调整心态,增强自我改造意识,争取按照城市规范要求使其观念和行为与市民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民被习惯称为小农,由于他们具有诸多先天不足与落后性,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组织都尝试着改造他们为集体化劳动者,然而他们只变身为集体化小农。后人民公社时期,家庭经营瓦解了农村整体社会结构,农民分化为若干阶层,但无论他们身处何处,从事何种职业,他们的身份还是农民,备受社会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如此,为有效地促进农民向市民或市民化职业农民转身,一方面要尊重农民的公民权,放弃通过合作社、集体化等方式改造农民的企图;另一方面,要根据农民阶层地域分化状况,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给予城市农民工、城郊农民和居村农民的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进而使其享有平等的国民权益。  相似文献   
16.
吴业苗 《桂海论丛》2007,23(6):73-76
尽管农村人的观念和生活习性与农村社会保持着默契,但农民工移居城市后,必然会与城市文化发生冲突,多数农民工为此产生文化震荡和心理焦虑。面对农民工不适应状况和城市的百般挑剔,我们在要求农民工主动迎合城市环境的同时,更希望城市政府能承担起改造民工陈旧观念和落后习性的重任,帮助农民工实现市民化。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制度安排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民自治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是国家为解决农村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供给而作出的制度安排。近十多年来,村民自治制度参与了农村公共产品生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自治组织兼政务、村务于一身,决策与服务存在独立性、封闭性和排他性等,不少村民自治组织不愿意与村民同心共事,更乐意与乡镇权力“合谋”,致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失效。不过,村民自治制度仍不失为村庄治理方面比较好的制度设计,只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它,该制度就肯定能发挥其安排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吴业苗 《湖湘论坛》2020,33(4):121-130
受制于中国特殊的政社、政经体制和复杂的乡村情境,农村基层政府不像一些西方国家政府,是"守夜者""划桨者"或"掌舵者"。改革开放后农村基层政府角色由"集权者"转变为"强权者",承担着从乡村汲取粮食、税费、控制生育和发展乡镇企业等责任。农业税费取消后,一些农村基层政府变成了"悬浮型"政府,在上收部分权力的同时尝试"小政府"改制,但成效非常有限。当前,乡村振兴对农村基层政府提出更高更多要求,期待它扮演"服务者"角色,为乡村振兴做好引导、协助、调节等服务工作。服务型基层政府不是乡村振兴的"局外人""仆人",也不是"当家人",而是服务者,要履行好服务职能,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9.
农民观念结构的分化及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转型期农民观念结构正在快速分化。农民“传统”观念、平等观念、利益观念、恋土观念的分化和部分农民工的权利意识的增强,批判着不合理的结构和规范,生长着新的文化和价值取向,这一切势必造成转型期社会结构非和谐性,并在相当程度上滋生社会不稳定。因此,分析农民观念结构的分化,以便于我们控制、引导它朝着社会良性运行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农村社会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中,农村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正在快速分化,并呈现出多方面特点。正视农村社会观念结构分化的现状,探讨引起这一变化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有利于我们合理地把握、引导并促进农村社会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