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首先,请允许我提出这个问题作为这篇文章的标题。毫无疑问,没有人会怀疑在社会和历史 发展的进程中总是存在着前进和停止的因素,其中互相联系的辩证关系清楚地显现出来。显然, 问题在于是否存在更大的前进或终止。在这方面,无论是报刊上的政治评论,还是政治学家,都 持有相似的观点。他们在谈论德国的政党体制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实质性的断裂甚至是危机。 实际上,甚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关于政党  相似文献   
12.
坚持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人提供了正确处理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关系的一些原则;列宁明确地提出了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概念,为我们树立起正确把握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关系的典范。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的辩证统一,为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革命”十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邓小平本人也深受其害。但是,邓小平并没有因为个人的经历而受感情和利害的干扰,而是十分冷静客观地对“文化大革命”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他评价“文化大革命”有其独特的方式、方法,这不仅对“文化大革命”史研究具有直接、特殊的指导意义,而且对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把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标要求。机关是从事社会管理、进行公共服务的中枢,机关党的干部是党的执政主体,建设学习型社会,创建学习型机关是示范。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是要通过丰富、有效的载体设计和运作,有利于提高执政骨干队伍的学习力、创新力,增强机关的组织力、创造力,提高执政绩效,完成党的执政使命。  相似文献   
15.
现代信息传输技术使党内的直接对话成为可能。通过互联网。党内上层与下层、党内与党外的信息沟通将更为迅捷。国外一些政党将党内民主发展成为“电子民主”。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人民出版社40多年前发生的震惊全国的"九一三"事件,是建国以来中共党史上罕见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尽管中央对林彪问题早已有明确的结论,但该问题仍然是"文化大革命"史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本书作者搜集了30年来有关这个问题的大量史料,对林彪集团的兴衰以及"九一三"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林彪现象"的经验教训做了理性剖析,从主观原因、社会基础、制度根源、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7.
治理腐败的能力及成效是衡量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权力监督的视角来看,一些国家治理腐败的特点主要有:以法律规范权力,厘清权力作用边界,规范政党组织及其活动,引领公共权力的良性运行;以权力约束权力,通过议会制度分权制衡,发挥党内监督、党际监督的约束功能,使权力行使受到有效制约;以权利监督权力,注重运用民众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打压权力腐败的空间。从这些经验可以看出,提高治理腐败能力,关键在于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打造完善的法律规范的笼子,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腐败;加强人大监督、党际监督和党内监督,增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能力,多管齐下治理腐败;畅通民众与新闻媒体监督渠道,通过网络反腐、微博问政等加强监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民众参与腐败治理。  相似文献   
18.
民众是政党长期生存和永续发展的根本源泉。政党的政治生命取决于民众的认同。获取多数民众认同是政党合法取得执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必备条件。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国外一些执政党奉行民众至上的价值取向,从拓展本党民众基础和巩固自身政治地位的高度出发,通过关注民生、彰显民权、重视民信、掌握民意、推动民和、促进民治等有效路径,保持与民众常态化、制度化联系,从而获取多数民众的支持认同。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以来,党员主体作用发挥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但是,当前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纪律和群众纪律观念淡薄,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两面人"等不良政治文化仍有市场,商品交换原则侵蚀着党内政治生活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应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多管齐下,形成合力:理想信念教育要贴实、贴心、贴情,提升党员干部对党的政治认同;层层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形成完整的工作链和完善的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党内组织生活的科学规律,不断提升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提高选人用人的公正度、公平度和公开度,把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关爱与严格管理监督相结合,形成优上、庸下、劣汰的用人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