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中国共产党   66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把学习当作共产党人一种精神追求,是中国共产党97年来形成并大力弘扬的优良传统,也是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文章侧重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是从历史层面,阐明围绕中心工作衍发的主体尺度,规划着共产党人的学习任务;二是从现实层面,阐述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丰盈着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学习内容;三是从学风层面,强调坚持知行统一,推动着共产党人崇高精神追求向物质力量的现实转化。  相似文献   
42.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价值论视阈,文化自信推动“双创”实现,有三个层面:一是从奠定民族心理基础、根植独特价值理念、激发与时俱进品格方面,揭示出文化自信是“双创”生成的价值基因;二是从倡扬原创性、张扬主体性、弘扬辩证法方面,表明文化自信是“双创”发展的价值引领;三是从促进当代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推进世界多彩文化的繁荣共生、努力为人类进步事业多做贡献等维度,明确文化自信是“双创”现实化的价值力量。  相似文献   
43.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入研究和科学阐释文化主体性问题,侧重从四方面着手。一是厘清文化主体性的哲学意蕴,阐明党的文化主体性是其文化主体理念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展现出来的固有属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这一文化主体性最集中的代表和最有力的体现。二是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党的文化主体性有着先进性、自觉性、创新性、开放性等鲜明时代特色,集中凸显出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信。三是党的文化主体性经过艰辛探索与科学概括,实现了由可能向现实价值的崭新转化,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内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造就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新生命体,增强了推动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新动力。四是党的文化主体性必定在实践中发展巩固,又在实践中巩固发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进入更新境界,亟须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文明互鉴”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4.
唐志龙 《学习论坛》2010,26(7):18-22
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总是紧紧围绕自己的中心工作和中心任务开展学习,有着鲜明的主体尺度.当前的新情况新任务,决定着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主体尺度为:必须不断提高全党学习和运用科学发展观水平,进一步增强学习和运用科学发展观的主体自觉性,进一步完整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进一步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诉求,进一步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特色.建设学习型政党,还必须端正主体尺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从内向维度上着力提高全党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从外向维度上着力提高全党运用科学理论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45.
最近,我们对上海市的部分沙龙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整理如下:关于沙龙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由于长期集权化的政治、经济调节模式作用,我国传统的交往方式也局限于垂直隶属关系的树干式交往。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上述单道往复型的信息交流体制也必然向多道、多层次、散发式转化。注重横向联系和不同行业、部门、个体间的“互补”、“杂交”为调整交往座标系提供了普遍的可能性。特别是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下,自我开放的主体意识觉醒同长期自我封闭的遗患  相似文献   
46.
唐志龙 《学习论坛》2005,21(11):5-9
正确把握以人为本与无私奉献的关系,是我们党近年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同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思想一样,“以人为本”理念的明确提出和最终确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无私奉献是人类社会存在和进步的永恒道德内核,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是衡量每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7.
思想政治工作哲学是应用哲学的重要学科形态唐志龙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党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人类一项基本的社会活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实现我党新时期主要任务的根本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同其它实践活动一...  相似文献   
48.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从价值论视阈深入研究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价值底蕴上,理想信念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念联系密切,凸显着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形态。二是价值追求上,共产党人毕生恪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才能提供安身立命之本、筑牢履职为官根基、熔铸精神家园灵魂、聚集创新发展力量。三是价值实践上,共产党人政治生活中坚定理想信念要侧重做到“四个必须”:必须加强政治学习、必须站稳政治立场、必须严守政治规矩、必须建设廉洁政治。  相似文献   
49.
唐志龙 《唯实》2011,(8):5-9
面对新的形势任务,深刻认识与把握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稳定是硬任务”的时代诉求,需要科学开启稳定的理性视界,正确把握稳定的价值取向,辩证拓展稳定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0.
建构科学的人文境界是思想理论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基础。要在信仰确立中端正人文境界的科学导向,超越对人的依赖及物的依赖性视阈,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人格塑造中完善人文境界的主体模式,努力克服和纠正二元人格,使人内外统一、言行一致,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理想人格;在个性张扬中实现人文境界的价值目标,切实尊重人的个性,激发个性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