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中国共产党   66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党宗旨的光辉体现,也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科学总结并置于突出位置的百年宝贵历史经验。本文从价值论视阈,深入研究和探讨坚持人民至上的四个维度:一是把握以人为本的价值尺度,凸显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底蕴,成为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崭新时代诉求;二是恪守人民主体的价值理念,始终保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弱化、不偏移、不动摇,毫不动摇地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伟大执政意识;三是满足人民利益的价值追求,认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依靠人民创业的价值力量,进一步彰显全面贯彻群众路线的政治自觉与理论自信,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内在品格。  相似文献   
62.
[摘 要]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从精神层面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从实践层面现实引领着大家的行为模式。《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进一步强调,全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研究和把握“四个全面”的思维立度,侧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思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四个全面”的概括与提出完全在于造福人民;二是从思维的系统性与定位阈上,“四个全面”的把握与运用强调整体联结,注重顶层设计;三是从思维现实化与创新力上,“四个全面”具有明确的实践指向,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方略,更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相似文献   
63.
党的十八大明确将“爱国”作为公民最根本的做人标准与道德情操,同“敬业、诚信、友善”一起成为个人价值准则,也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和基本的组成要素。本文侧重阐明了培育爱国价值观的三个维度:在历史维度上,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爱国价值观承续命脉;在品格维度上,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为培育爱国价值观夯实基础;在实践维度上,坚持知行统一,为培育爱国价值观提供正能量。这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国梦战略任务,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4.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志龙 《学习论坛》2007,23(10):5-8
社会主义一系列科学的道德规范,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结、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上,构成了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厚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与提出,离不开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历史承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也为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们内在价值追求提供了现实路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从实践维度强调知行统一,促进人们在道德自律中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65.
能力的价值取向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志龙 《唯实》2005,(7):4-6
价值取向不仅是人的能力发展在理性层面上的方向性要求,更是人的能力发展在实践层面上选择目标的具体行为。人的能力的价值取向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既由人们利益需要的多样性与实践行为的复杂性所决定,又受事物展开的过程性所制约。  相似文献   
6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其中明确要求:“必须坚持系统观念。”领导干部要带领群众完成各项任务,须从哲学视角研究与把握系统思维,努力提高以系统思维为基础的一系列科学思想和工作方法。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67.
唐志龙 《唯实》2015,(3):20-23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之一。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从毛泽东到习近平都十分重视并大力倡导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及其理论创造。习近平最近提出的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重大战略思想,鲜明地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特色。  相似文献   
68.
党和人民百年团结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深入研究和切实领悟团结奋斗新时代真谛,侧重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切实弄清团结奋斗的文化底蕴。其价值观核心是正确处理群己关系,其道德观原则在于强化集体主义主导,其“根”与“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二是认真把握团结奋斗的新时代诉求。讲政治是团结奋斗的根本方向,守纪律是团结奋斗的重要保证,懂规矩是团结奋斗的行为准则。三是努力拓展团结奋斗的实践路径,主要确立目标意识、创新意识、宽容意识、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69.
从价值论视阈,研究文化自信对加强新时代道德建设的积极作用,凸显举国战“疫”的民族道德底蕴,侧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文化自信夯实了道德建设的价值基石;二是从基本导向上,文化自信彰显出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三是从现实诉求上,文化自信拓展着道德建设的价值实践。  相似文献   
70.
唐志龙 《唯实》2013,(1):38-4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重要任务。可以说在“三型”执政党整体建设中,学习是基础,创新是动力,而服务则是核心,承载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