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54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关于法律意识形态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中 《探索》2002,1(2):59-63
法律意识形态是一个重要的法学范畴,与法律实践及其法律理论都有密切的联系,认真地对待法律意识形态,有助于克晨法律意识形态漂浮现象。  相似文献   
92.
行政处罚的对象一般为公民、或企业法人 ,行政机关特别是行政主体的职务行为能否成为行政处罚的对象 ,还是一个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行政法制问题 ,本文以一则案例为基础 ,对于行政主体的职务行为的可处罚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3.
喻中 《政法论丛》2014,(2):3-12
11世纪初,北宋石介曾撰“中国论”一文,以诠释“中国”这个概念的思想意涵.千年以降,在“新中国”作为一个基石性概念逐渐饱满起来的21世纪初,亦应当有“新中国论”予以系统性地诠释.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新中国”主要指代了一种新的文明秩序,这种新的文明秩序的特质,及其与旧中国所指代的文明秩序之间的差异,可以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所包含的五个要素来描述.其中,强调“依法治国”的新中国不同于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旧中国,主张“执法为民”的新中国不同于主张“固本为君”的旧中国,偏好“公平正义”的新中国不同于偏好“尊卑责贱”的旧中国.此外,“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两个要素,亦可以描述“新中国”作为一种新的文明秩序的两个重要维度.概而言之,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助于阐释“新中国”的理论内涵,可以支撑一种“新中国论”.  相似文献   
94.
诚信政府是特定的权力关系的产物。权力关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了政府诚信的建立与维护。然而,三权分立的权力关系模式不宜作为当代中国政府诚信建设的权力关系框架,因此,有必要从三个不同的层次出发,探索当代中国诚信政府所需要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95.
从规范实证主义法学的立场上看,权利源于法律,授权性规范就是授予权利的法律规范。为什么法律可以授予权利?从授权性规范的语境入手,我们可以找到四种与授权相关的主体立法者、权利主体、社会公众、法学家。法律授予权利的正当依据,可以从这四种主体的角度得到论证。  相似文献   
96.
喻中 《人大研究》2002,(10):22-23
一、乡镇人大主席及主席团的法律地位  依照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第十三、十四和十五条的规定 ,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专职的主席及副主席一至二人 ,他们在人大闭会期间的职责有两个方面 :“负责联系本级人大代表 ,组织代表开展活动 ,并反映代表和群众对本级人民政府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 ,选举主席团 ,由主席团主持会议 ,并负责召集下一次人大会议。《地方组织法》的这种制度安排 ,是否可以理解为 :乡镇人大主席或主席团就是乡镇人大的常…  相似文献   
97.
喻中 《现代法学》2001,23(5):39-43
制定法是一种规则 ,习惯法也是一种规则。在制定法与习惯法之间 ,还存在着第三种规则 ,即本文所讨论的潜规则。潜规则是一种值得认真对待的另类规则 ,因为它也代表了一种实际存在的另类秩序。  相似文献   
98.
从“确认”到“正名”:中国百年宪法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上看,自从1908年的《钦定宪法大纲》以来,先后颁布的众多中国宪法尽管千姿百态,但是,在这些宪法文本的背后,却包含着一个共同的特征:从确认到正名的内在逻辑线索。对中国百年宪法的内在逻辑而言,确认是起点,正名是终点。从这条内在的逻辑线索出发,有助于全面地解释中国百年宪法一系列的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99.
100.
喻中 《理论探索》2017,(1):8-1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秦法家对毛泽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已经开始接受先秦法家的主张。先秦法家偏好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得到了青年毛泽东的强烈认同。从1958年直至1975年,特别是在毛泽东晚年,他正式思考法家。毛泽东反复论及法家人物,反复阅读法家文献,以"厚今薄古"概括法家,以"评法批儒"彰显法家,把他对法家的思想认同转化成为了一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理解毛泽东的法家观,有助于深化毛泽东研究。从法家的角度来看,法家第三期在当代中国的兴起,与毛泽东的法家观及其实践具有紧密的联系。描绘毛泽东的法家观,有助于理解法家学说、法家第三期在当代及未来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