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现代管理学认为,领导人的主要职责有两项:一是决策,二是用人。一定意义上说,用人比决策更重要,说到底领导的艺术就是用人的艺术。因为好的决策要靠人去实施,好的制度也要靠人去执行。“事在人为”。没有合格合适的人,什么事都办不成。在用人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论语》有着丰富的思想和切中肯綮的见解,至今读来仍然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22.
“理性决策”、“有限理性决策”和“渐进决策”是现代政治决策的三种模式。中国政府机构改革选择的是“渐进决策模式”。其主要表现是 :在政府机构改革方法步骤的选择方面 ,是分步到位 ,逐步推进 ;对于转变政府职能的认识和实践有一个发展过程 ,是逐步探索、不断深化的 ;三是比较择优 ,在与国外有关国家政府规模的横向比较中合理控制政府规模 ,确定精简比例  相似文献   
23.
夏海 《人民政坛》2008,(12):31-31
历经一年半四次审议、广泛征求意见、最后高票通过的劳动合同法在付诸实施之始,就出现不同声音,有人甚至将其称为“善良的恶法”,建议修法。这多少映射出法治意识孱弱的现实。法的生命在于实施。若有法不依,其危害胜于无法。而法治的关键在于守法,若允许任何人都可以以自身的正义观来代替现行法,  相似文献   
24.
打造好平台     
夏海 《人民政坛》2009,(1):25-25
各级人大代表来自于各条战线,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最广泛的联系,在表达社会各方面利益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充分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这已在宁德市上白石、飞鸾两镇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但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却始终是个有待进一步妥善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从政治层面与技术层面两个方面 ,论述了建设和改革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及其管理体制的理论。这一理论主要内容有 :社会公仆是价值规范 ;“廉价”政府是重要标志 ;高效率是基本要求 ;反对官僚主义是一项艰巨任务 ;党政关系是一件大事 ;改革是主要方法和动力。  相似文献   
26.
时代前进了,生活变好了,手里有钱了,汽车终于成了阻挡不住的洪流,奔泻于宽敞平坦的大道。1992年,国产小轿车突破50万辆;1993年达到60万辆,政府计划“2000年产量超过100万辆。  相似文献   
27.
据说《论语》有二十多处谈到“直”字,这不由得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和关注。我首先去查了《辞海》。作为价值观念的“直”字,主要有两层含叉,一是公正、正直;二是坦率、直爽。尔后我就认真地阅读《论语》。确实,在《论语》中关于“直”的论述很多,“直”是孔子思想体系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哲学伦理范畴。所以。我用“直道”一词采谈谈我对《论语》中“直”字的理解。  相似文献   
28.
当前人们对教育的议论颇多。之所以如此。从大的方面说。是因为教育关乎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命运:从小的方面说。教育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有联系.因而人们关心关注教育。就有了必然性。现在的问题是,在众多的议论中。居于感性的言论多。居于理性的思考少。近读《论语》。感到孔子关于教育方面的思想和经验非常丰富。似可弥补人们在议论教育时理性思考之不足。  相似文献   
29.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人生理想。如果撇开“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功利色彩,那么这一人生理想实际上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人生的自我完善,即“修身”;另一部分是人生的事功追求,即“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是这一思想奠基者,在他看来,修身是第一位的,是人生事功追求的前提和基础,即所谓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关于修身的论述十分丰富,经常阅读,时时温习,有利于促进人生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30.
家庭账册     
夏海 《新湘评论》2008,(12):15-16
父亲平时喜欢记账,20多年来,他记录了30多本大大小小的账册。父亲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记家庭账册,记账缘于家庭贫困,居家过日子要精打细算,收入多少,支出多少,每一笔钱都要花在刀口上,账也要记得清清楚楚。父亲记账特别仔细,记账本上写得密密麻麻,都是日常生活上的一些小账,连5分钱豆腐、2分钱火柴之类的小账都要上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