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与"实质"的内在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揭示其"实质",只有内生性"方法"才能真正表现其"实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内在本源方法"具有基本的"自足性",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及理论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范畴,在其内部可以得到根本和合理的理解、阐释和建构;另一方面,可以借鉴马克思主义之外的方法作为必要的辅助和补充.将方法抽象多元化,就忽视、回避或游离了"实质"问题,绝对地拒斥外源方法,就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和思想进程的"实质"线性化和单质化了.研究的"方法"只是副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才是研究的正题,"方法"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单一和贫乏,而在于是否科学和彻底地揭示"实质",这需要在研究过程中自觉地理解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和"实质"的内在性关系,对中国各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黑格尔辩证法科学性的理解是马克思早期超越和批判同期思想家的重要理论武器和工具,辩证法在马克思的理论活动中事实上承担着方法论上解构和建构的功能。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理论创新源于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初次解构与建构。运用辩证法的解构功能,马克思分析了伊壁鸠鲁原子论哲学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哲学的内在区别及其社会意义。通过辩证法的建构,马克思阐发了“自我意识”的能动性、无神论和人的精神解放、激进的自由和民主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姜喜咏 《前沿》2004,(2):28-30
科学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内涵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内涵与马克思的实践观具有内在一致性 ,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的重要发展。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当代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实践形式 ,是当前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践“三个代表” ,要大力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不断实现理论创新 ,不断加强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定义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蕴含着她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和经历独特的民族发展道路,这为其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宽广深厚的理论资源和发展空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更为科学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标志着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化和中国化的内在同一的实践自觉,使党的执政实践更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合理性和亲和性,也利于西方世界增进对中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最大的现实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问题城”应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现实取向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马克思主义哲学亟待研究的现实社会主义的六大问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性与合法性问题;(2)社会主义的原则性如何走向可操作性实践?(3)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可能?(4)社会主义与科学技术关系如何?(5)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如何?(6)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共进对现实社会主义发展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研究在始终立足现实的同时,必须坚持科学话语、哲学话语和政治话语、文化话语的内在同一的基本方法、原则与取向,提高学术水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范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研究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从最初的独特命题成长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中国范式"."范式"的"引入"从表现上看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或视角,但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身的本质内容的发展使然.应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思想方法、基本原则提升为理论范式同时相应地确立其鲜明的研究范式地位.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学界的重大课题,而且应该是整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各学科分门别类地研究这个理论范式并把它作为基本研究规范,最终使之成为中国学术的国际身份和象征.以"范式"概念为例,需要辩证地评估后现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姜喜咏 《求实》2007,1(2):32-34
科学性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首要特性,但其科学性又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基础的,体现了科学性和人学性的内在同一。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人学向度主要体现为:对社会历史作了唯物辩证的理解,揭开了历史的神秘面纱,使历史成为普通人可以理解的东西,为全人类的思想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唯物史观确立了每一个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在创造历史和理解历史方面的平等,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真正的历史“主体”,使每一个人都自觉地认识到并能够在自身的实践中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唯物史观对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的科学揭示,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方位和趋向,为人类自觉地把握自己的命运,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实现历史由“物”性向“人”性的最终转变和人类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美好的社会理想和蓝图。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中国化构成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意义和价值,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是当前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理论研究的重要论题.为此,应认真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的提问方式及背景,这一命题与其它相关命题及提法的关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进行阶段性划分及阐释,总结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要以建设性思维展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及其发展史的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姜喜咏 《探索》2007,5(3):4-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根据和首要的基本理论前提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国家的时代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实质和方向问题。必须追问:我们需要怎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言说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首先要深刻反思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化的理论向历史转化的复杂内在递进逻辑,特别要注重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中间逻辑环节。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的基本内容主要有:(1)实践方面: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实现“软着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内在融合,民族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2)理论方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根,等等。  相似文献   
20.
利益观本质上是一个世界观、方法论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是对工人阶级利益发展的科学概括,是共产党科学利益观的基础。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要的是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