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党国际的“官方”思想体系,也是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中影响最为广泛的“社会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的国家理论,在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是其思想体系的主要基石.作为一种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相左的思想,它的产生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拉萨尔国家观和费边主义国家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伯尔尼国际”和“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的理论发展阶段,最后以1951年社会党国际的纲领性文件——《法兰克福宣言》发表为标志,正式形成了民主社会主义的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国际性思考姜安社会主义是一种全球现象。因此,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必然是世界性问题。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必然深受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影响。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指出的那样,建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居民储蓄多年居高不下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鼓励居民消费,但成效均不明显。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升值2%后,居民的储蓄又走向了新一轮的增长。按挤出效应理论,人民币升值后储蓄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表示宏观经济结构的恶化。面对此问题,较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消除居民的心理障碍和拓宽居民的投资渠道,增强资金的流动性,从而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4.
非均势化、帝国主义化、意识形态冲突化的复合性存在,给国际安全制造了结构性政治困境,同时深刻地影响中国和谐社会外部环境的建设。因此,进入21世纪,中国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国际和谐环境形成了特殊的互动关系。中国必须实施和平崛起的外交方略,借鉴国际治理的操作方式,实行双赢性均势外交,实施睦邻友好政策。惟有如此,中国社会的和谐向度才能具备稳固的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15.
姜安 《党建》2011,(3):52-53
窑洞,原本是陕北高原农民安身立命的家。只因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转战陕北时期在窑洞驻足过,它们便与红色中国有了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6.
由于原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政策,50—60年代中苏围绕核军事合作、如何评价斯大林、三次台海危机、中印冲突等一系列问题产生分歧与摩擦,最终导致中苏党际和国际关系均告破裂,70年代后的中共对台政策也由“武力解放”转变为“和平统一”。考察原苏联对中共对台湾政策的历史流变,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将对21世纪中国国家形态的整合与国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国际文化博弈与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难想像,在历史文化、道德标准、价值体系,外交理念、国家安全概念仍具有巨大异质性的世界中,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网络化、国家间交往复合化并高度发展的世纪交际之时,国际文化安全关系与国家文化安全战略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国际关系学的重要研究视点。...  相似文献   
18.
苏东剧变犹如一场政治地震震撼着世纪之交的全球。无疑,这是二十世纪末世界上发生的最重大、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事件。荡东剧变的原因错综复杂,是政治与经济、历史与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诸多因素长期形成的一种社会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欧洲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就是一个潜在的历史因素。近年来,对苏东剧变原因的研究普遍地忽视了对欧洲共产主义作用的关注。冷战年代,欧洲共产主义在东西方之间具有特殊的历史作用,是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接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重要窗口。战后初期,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社会体系形成了冷战对峙的格局。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