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21篇
中国共产党   54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271.
我国军事司法机关是按照与普通司法机关类似的体系构建的,目前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对军事司法权在概念上的梳理存在的缺失使得军事司法体制并不顺畅。合理地进行重构军事司法权,需要首先澄清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诉讼法和组织法的修改,逐步建造起兼顾司法规律和军队特色的军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272.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今日中国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以史为鉴,消除专制,"民主防腐";摒弃人治,依法防腐,是研究中国古代廉政法制建设得出的深刻教训和有益警示。吸取古代廉政法制的教训,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廉政法制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73.
犯罪赔偿之所以被称之为另一条道路,这是基于刑法目的实现之角度我国已经有刑罚与非刑罚两种方法而言的.在刑法是犯罪控制法、人权保障法的理论支撑下,犯罪赔偿以恢复正义论为理论根基,因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刑事被害人的损失,而必然应成为各国刑法实现的道路之一.以此为基点,刑事复合责任就被提出,这种责任兼具有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双重属性,并于刑法恢复价值的实现意义甚大,理当成为中国刑法制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74.
罪犯改造是在惩罚前提下进行的法律活动,不应过量地强化监狱化,改造的功效在很多情况下是非监狱运作的结果,改造功效的有效发挥需以社会化为基础,依赖于社会资源的合理运用和社会的持续性投入.就理论解释而言,非营利性组织介入罪犯改造与监狱部分失灵现象和刑罚执行社会化密切关联,作为一个新的伴生主体介入犯罪改造已成必然之势.就路径选择而言,非营利性组织可以通过社区改造、就业接纳、社会帮教、事后监督等路径介入罪犯改造.  相似文献   
275.
刑罚轻缓化趋势以自然正义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为支撑,要求刑罚的设置要以轻缓为标准,法院在对犯罪嫌疑人判刑时要以有利于被告人为原则,优先使用较轻的刑罚,只有在较轻的刑罚不能够适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时,才可以选择较重的刑罚。反观我国现行刑罚制度的设计和运行,诸多制度还存在着背离刑罚轻缓化趋势的现象,对此,应当迎合刑罚轻缓化趋势通过制度重构予以矫正,这种重构应当从实体与程序角度,按照刑事一体化的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276.
劳动刑法:概念模型与立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刑法是法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强化对劳动刑法的探究,既是刑法学学科发展的理论任务,也是劳动法制建设的现实需求。劳动刑法属于新型刑法学分支学科,其边缘性的特征决定了该学科需要相邻学科的学术支持。劳动刑法的起源与发展、核心命题、基本结构及研究方法等基本能揭示劳动刑法的概念模型。法治国、社会法、福利国等理论就像三个孪生姐妹,互相支撑,共同促成了劳动刑法的形成与完善,构成了劳动刑法的共生基础。  相似文献   
277.
当代法律发展必须面对合法化与价值诉求问题,如何谋求法律知识化、话语合法化,是审视当代法律发展的重要方法;从法律与知识的应然关系入手,正确认识法律知识的功能与法律知识化的维度,并在法律知识化的建构中寻找、追求法律的精神和理念,是诠释当代法律发展的一个新视野。  相似文献   
278.
从李昌奎案检讨数罪并罚时死缓的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总能给反思立法提供新鲜血液,李昌奎故意杀人、强奸一案在一审、二审中出现的由死刑改判为死缓这种生死两重天的局面所引发的巨大争议,在引爆民意与司法之间关系的大讨论之余,亦提供了检讨数罪并罚案件之死缓适用标准的契机。数罪并罚从反向上意味着行为人的违法性大小与有责性大小胜过同种单独犯罪,如果数罪中有一罪达至死缓的标准,则其他犯罪之责任不应因吸收原则的贯彻而被抵销,相反却可以成为死缓适用的阻却事由。  相似文献   
279.
李仕欣  姜涛  辛磊 《人民公安》2024,(Z1):32-34
<正>“几年前我们从上海来到这里,员工人数从最早的100多人发展到今天的600多人,警保联控工作站帮我们解决了很多矛盾问题,让我们能够安心做大做强。”近日,在一场警企座谈会上,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汽车产业新城园区某企业负责人说道。聚焦惠企,培育宜业沃土;聚焦民需,建设宜居港湾。2023年以来,青岛市公安局把“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顶格推进,聚焦优化“六个环境”,扎实开展“六大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280.
姜涛 《法商研究》2006,23(2):64-70
认定主体多元化、立法泛空白化、司法随意化和共犯退赃标准模糊化是当下我国退赃制度立法失范的重要体现。这种结构性的缺陷最终会导致功能上的障碍,造成司法不公,阻碍我国刑事法治建设的进程。作为社会控制工具的法律,本身就是人类社会长期博弈的结果。要建构一种合乎罪刑法定原则的退赃制度,必须秉持一种合乎法治的理性精神,尽快重构我国的退赃制度,以合理定位退赃的认定主体、退赃的法律后果和共犯退赃的标准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