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56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法是“理”与“力”的结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国华  许旭 《法学家》2001,(3):30-36
任何具体的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  相似文献   
62.
一八十年代初,在我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时,著名美藉华人学者、美国夏威夷东西中心主任李浩(Victor·H·Li)教授写了一篇有关中国法制发展预测的文章《走向法制化的运动》。在这篇文章中,李浩根据我国七十年代末的法制建设的发展:制定了新宪法、刑法、刑  相似文献   
63.
关于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的讨论,无疑是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为了使讨论真正集中在一些理论原则问题上,而不致由于使用概念的不同陷入无谓之争,我建议我们应首先明确什么是法的阶级性?什么是法的社会性? 什么是法的阶级性?法的阶级性可以有多种表述,但最集中概括的表述就是指:任  相似文献   
64.
论法与利益之关系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作者认为,利益是个客观范畴,它是人们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手段和措施;法是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认识和确认其根本利益的基础上,认识和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并保护被确认为合法利益的重要手段。对客观存在的各种利益的正确认识和协调是法的创制和实施的核心内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国社会主义法应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正确确认和协调各种利益,以保证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5.
邓小平的民主与法制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在谈到自己的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时曾多次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又说:“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搞清楚.”邓小平的这些话是就他的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而言的,我们认为,对于他的民主与法制思想也完全适用.  相似文献   
66.
法律解释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法律解释概念的再认识按照通常理解,法律解释根据统治阶级的政策、立法者的意图和法律意识对法律规范的具体内容和含义所作的说明。本文认为,这个概念失之过窄。法律解释实际上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指确定法律规范的内容,探求立法意图,说明法律规范的一种行为和过程;二指规定法律解释的主体、权限、程序、方式和效力等问题的有关法律制度,即法律解释制度;三指法律  相似文献   
67.
马、恩关于“法是上升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这一意志的内容决定于统治阶级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原理,是唯物史观在法学领域的运用,带有世界观、方法论意义,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我国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我们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条件决定的。这个论断,正是在马、恩上述原理指导下得出的科学结论。否定这一原理,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在理论上是唯心的,不符合实际,在实践上是极为有害的。  相似文献   
68.
通常人们总以为法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体现一定的秩序、一定的纪律。殊不知在秩序中就包含有国家政权对一定历史条件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行为自由的认可,而纪律恰恰是保证一定行为自由的条件。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红灯停、绿灯行这样的纪律,恰恰是人们取得行驶自由的条件。否则必然会造成来自各方的行人、车辆挤在一起、挤在十字路口,谁也走不了的情况,大家都丧失了行驶的自由。所以行为自由和纪律是互为条件的。  相似文献   
69.
法制与法治不应混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刊收到两篇关于讨论法治与法制的概念的论文,观点不同,各抒己见。科学地理解和阐释这两个概念,有助于准确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当然,重要的还在于深入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地切实健全法制、实行法治。  相似文献   
70.
法的原则就是法的精神、法的指导思想。当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研究法的原则、法的精神,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改善法律调整,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想仅就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提出一些粗略的意见,供法学界同仁共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