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时效制度的核心在于对信赖利益的维护和现存社会秩序的尊重,但诉讼时效完成并不影响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与义务关系,诉讼时效完成抗辩的援引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思。依据时效的基本原理,基于劳动者权益之特别保护,在劳动者请求权的仲裁时效完成时,诉讼时效完成的法律规则完全可以适用,即仲裁机构应当受理劳动者的仲裁申请,并依法裁决,至于是否援引仲裁时效完成抗辩则取决于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不主张时效完成抗辩而向劳动者履行义务的,该履行合法有效。  相似文献   
12.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罚金刑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罚体系中的罚金刑本质上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神相契合,能够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国现有罚金刑制度还存在罚金刑地位不高、适用范围狭窄、无限额罚金制的规定较多、罚金刑配置方式单一、罚金刑执行难等诸多问题和缺陷,影响到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执行,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相应的一系列的改革完善,以使其在体现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3.
商标是商品的标志,它最基本的作用是通过不同商标的使用,使消费者能够区分出不同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便于消费者认牌购货.商标表现了生  相似文献   
14.
孙晓 《法制与社会》2013,(28):275-276
新劳动合同法是一部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新劳动合同法》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发展的要求,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起了显著性的作用。是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它的有效实施是以政府为企业减压、承担更多社保等福利义务的配套设施为条件的,但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如何正确看待合同法以及对企业的影响,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说认为《侵权责任法》第32条两款之间是平行关系,在对此学说批评的基础上,学者又提出了一般与补充关系、一般与例外关系以及外部与内部关系的学说。在对此四种学说总结、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监护整体"的概念,并主张效仿商业保险实现侵权责任的社会化,以实现对受害方的充分救济。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模式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以实践的观点反思社会主义模式,就必须充分肯定主体自由选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就应注意到从需要出发和从实际出发的统一、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同时,也应从历史实践的变化中中肯地评价苏联模式,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中看到人们的积极探索精神,窥测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在走向复兴的势头,还原评判社会主义模式优劣的真实标准。  相似文献   
17.
18.
郑成 《特区法坛》2006,(4):1-1,4,17
为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开展,6月23日上午,省高院召开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专题研讨会。省高院立案庭、刑事审判庭、民一庭、民二庭、行政庭、审监庭和执行局等7个业务庭(局),分别针对各自审判工作实际,围绕树立具有各自审判业务特点的法治理念,抓好教育落实,促进审判工作开展为主题,进行了研讨发言。这次研讨会对于提高广大干警对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审判工作应树立什么样的法治理念,如何通过教育括动改进审判工作作风,推动法院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国家政治决策和刑法的变革问题是一个既关涉政治,又关涉法律,特别是刑法的问题,也是一个既宏观又微观的问题.深入考察国家政治决策和刑法变革关系发展的历史,认真分析现实中两者关系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两者关系发展之趋势,以求裨益于我国政治之发展和刑法的进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20.
论赠与合同的性质及其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合同法》对赠与合同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但就赠与合同的一些基本问题,由于立法规定得不明确及理论认识上的一贯分歧,以至于在实务及理论上仍难以达成共识,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有关赠与合同的性质认识。赠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