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容志 《求索》2008,(1):45-47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行政体制改革过程的梳理,总结其中的理论和实践逻辑,以及模式和特征。并提出了继续改革的目标:理性化、市场化和服务化。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把握"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特征是相关研究的关键.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提出应该针对的是所谓的"商业化政府",这种政府行为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偏离了公共利益的追求,既提高了市场原生性交易费用,也增加了政府衍生性交易费用,妨碍了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提出服务型政府的改革方向,正是为了纠正政府管理中的部分商业化行为,重新将其定位于服务市场、服务社会的正常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3.
网格化管理的适应性从何而来?为何能够不断延伸,不断嵌入我国治理体系之中?对网格化管理形态的底层逻辑及其功能形成进行中微观考察,研究发现:网格化管理的运作存在“简明化”和“复合化”两种逻辑。通过“简明”使网格化管理能够在复杂情境中保持治理对象、治理要素、治理主体、治理过程的简单、清晰、明确、精准;通过“复合”实现整合、动员和融通,形成基层治理合力。“简明—复合”的工作流程是网格化管理得以不断拓展自身边界的基础。另一方面,网格化管理并非万能,而是存在相应的功能边界。在不断优化网格化管理、拓宽其功能边界的同时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是减轻基层负担、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避免网格的泛化与过度行政化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推动城市治理重心下移:历史逻辑、辩证关系与实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结构变迁和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必须超越简单向基层"放权、放人、放资源",甚至是简单扩充基层政权人员编制和队伍的传统路径,而必须紧紧围绕如何弥补基层治理框架失衡、条块管理缝隙增大和基层共同体缺失三大课题,顶层设计和科学处理重心下移与层级分工、属地管理与专业管理、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制度变迁与技术发展四大辩证关系,通过体制、机制、队伍和技术的变革,实现国家主导下的基层治理乃至城市治理体系的系统性重构。  相似文献   
15.
容志 《理论月刊》2012,(4):147-151
现代特大型城市的要素集中和脆弱性增加了世博会公共安全管理的难度和挑战。世博会期间构建起的"六位一体"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侧重于风险防控和前期预防,在实际运行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剖析了特大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现实特点和发展趋势,通过对世博会风险防控基本经验的总结,探讨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优化转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政党在当代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这是个极少受到关注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在强调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同时,也要看到政党在社会动员、社会服务和政治社会化方面的历史和现实作用。在构建有公众参与的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执政党恰恰能在基层引导和培育市民组织的成长,并在治理中发挥非政府的作用,这可能是中国市民社会发展的一条较为现实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容志  孙蒙 《理论与改革》2020,(2):160-171
基于公共价值领导理论,对上海“红色物业”的创新过程和内在逻辑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红色物业”是政党基层组织在社区治理网络中的拓展和融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建立愿景塑造、共识形成、主体规范、协调沟通、行为监督五项机制,再造了物业管理相关方之间的连接和关系,形成了对于社区多元主体的公共价值领导,引导了价值共识的形成,维护并激活了导向公共价值的“治理网络”,最终创造了社区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风险演化的公共危机分析框架:方法及其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管理和控制危害的不确定性,以防止风险演变成公共危机并造成重大损失。风险管理的前提是把握风险因素的作用过程和发生机理,找到控制不确定性的路径和方法。本文提出风险叠加的分析框架,用以解释各类公共危机生成的内在机理和过程,并尝试将其运用到现实的公共危机管理各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19.
建国后,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处于动态调整和不断变化之中.改革开放通过机制变迁解决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激励问题,为"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的生成提供了坚强的制度支撑,但同时也强化了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为中央调控增加了困难."一放就乱、一收就死"模式不再能全面概括中央地方关系的新景象,简单收权也很难有效规避地方行为,地方治理失控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难题.中央政府必须从顶层重新审视和设计中央地方关系,通过优化地方治理结构来调节地方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传统中国政治理念和思想的梳理,可以发现其中的政治逻辑和发生机理。传统中国政治的基本特征就是缺乏合法性追问的权力中心主义。这种现实政治的特征,与传统政治思想中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有很大关系,可以说,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政治在权力中心主义的实现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另一方面,现实政治的发展也强化了道德政治的思维和理念。两者相互攀援,共同作用,终于形成了十分稳定的以权力中心主义为基本特征的传统中国的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