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法律   5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特殊抵押权是相对于普通抵押权而言的 ,各国民法传统不同所认可的特殊抵押权种类亦不相同 ,我国担保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 ,规定了法定抵押权、财团抵押权、共同抵押权、最高额抵押权、所有人抵押权、动产抵押权及权利抵押权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这些特殊抵押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一、仲裁协议的法律特征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前或者争议发生后订立的,表示愿意将他们之间的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解决的书面文件。根据或裁或审制度,当事人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是以仲裁协议为前提,否则只能将争议诉诸人民法院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因此,仲裁协议被称为仲裁制度的基石。其法律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环境侵权行为认定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侵权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 ,其归责原则是确定侵权行为人侵权责任的根据和标准 ,现代各国有关保护环境的立法均将无过错责任确定为环境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我国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14.
优先权是指特定债权人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享有的就债务人的总财产或者特定动产、不动产的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对优先权定性不能仅仅从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为之,无论是从优先权的起源、历史沿革、各个国家对该权利的立法态度及目前该权利适用的情况等方面考察,还是从优先权与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等担保物权相比较分析,及对该权利的价值基础、制度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均可得出优先权是担保物权的结论.科学界定优先权的性质,对于我国建立统一、完善的优先权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是解决相关理论困境的基点、我国优先权制度设计的基础及司法实践中解决权利冲突的标尺.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的颁行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进一步完善的标志,也是我国仲裁法律制度与国外仲裁法律制度接轨的重要里程碑,它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将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根据我国仲裁法的立法精神,笔者认为,我国仲裁法确定了以下几项基本原则,即自愿仲裁原则、仲裁依法独立进行原则、根据事实符  相似文献   
16.
国营企业租赁经营是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有效途径之一,试点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国营企业租赁经营制度还不完善,在理论上,实践中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拟就租赁经营的国营企业是否适用破产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义华 《法学杂志》2004,25(3):78-80
在我国,由于登记制度渊源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其中的理念尚未完全转换过来,同时由于立法比较粗糙,其中的相关规定还不是很健全,需要我们借鉴国外的成功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践,完善我国现有的企业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权法》未专门规定浮动抵押的特殊实行制度,不利于发挥浮动抵押制度的功效,也无法防止抵押人在浮动抵押固化后恶意处分抵押财产。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的实施为接管人制度的引进奠定了基础,但我国浮动抵押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却为接管人制度的运行制造了障碍。因此引入浮动抵押接管人制度,不仅要构建接管人制度本身,还要完善浮动抵押及其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2月13日,当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冯威,从公司首席技术执行官陈大同博士手中接镌刻着“员工楷模、事业先锋”的水晶旗帜的贺礼时,展讯公司党支部成立大会会场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份沉甸甸、晶晶亮的礼品和语重心长的祝词不仅饱含了这家由归国留学生创建的高科技公司经营层对新建党支部的一片深情.一声嘱托和一种期待;此到,也标志着张江高科技园区综合党委所属第80个党支部的诞生。  相似文献   
20.
物上担保也称为担保物权,既是债的担保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权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中外民法关于物上担保立法的分析,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正在制定的物权法应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物上担保体系,并对物上担保的竞合进行分析,设计了解决方案,对物权立法和民事审判实践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