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社会科学历来存在身份上的不确定性,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也受到这种不确定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之前,公共行政的研究者持有与其他社会科学家一样的科学信念,并把建立行政科学作为自己的使命;30年代之后,"霍桑实验"的结论大大动摇了公共行政研究者的科学信念,并与现实中政治与行政关系的改变一道推动了政治—行政二分原则的破产,推动了公共行政的非正典化进程;50年代,当公共行政研究者已经整体上摒弃了政治与行政二分的思想的时候,社会科学家则在整体上重新投入了科学追求的怀抱,这种矛盾在公共行政研究者内部形成了巨大的紧张,并最终在实践的工具主义诉求的推动下造成了公共行政研究的分化,形成了公共行政的两大理论阵营。  相似文献   
32.
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的研究及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专业研究和专业教育兴起于20世纪初期,主要是与美国市政研究运动的兴起联系在一起的。市政研究运动实现了公共行政研究主题的聚焦,不仅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原始资料,而且在方法论上也使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取向得以进一步凸现。正是由于市政研究运动,实现了公共行政的主题聚焦,并明确了公共行政的科学取向,从而使美国学者逐渐掌握了公共行政研究的话语权,承担起了领导公共行政学学科建构的任务。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教学,市政研究运动总结出了公共行政的实践要素与学科构成,大致划定了公共行政的领域,为公共行政学在20世纪走向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3.
"后明诺布鲁克时期"的美国公共行政规范研究致力于重塑公共行政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破"的方面,学者们对公共行政实践所崇尚的工具/技术理性与公共行政研究所推崇的行为/实证主义作出了尖锐的批评;在"立"的方面,学者们则试图通过引入现象学的praxis观念和不同于行为主义的行动理论来整合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破"一"立"之间,学者们为公共行政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并把民主行政作为公共行政的重构方向,试图通过公民参与来实现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34.
论精英治理及其终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的社会治理现象一直表现为一种精英治理的状况.自然精英的治理属于人类最古老的治理;在整个农业社会的历史阶段基本上是由身份精英担负着社会治理的使命.在近代以来的工业社会中,自然精英与身份精英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技术专家群体担负起了社会治理的任务,他们属于技术精英.技术精英的出现是社会治理专门化、科学化和技术化的产物.技术精英是在官僚制组织结构中开展其社会治理活动的,他们治理社会的依据是一种系统化了的而又分门别类的规则体系.现在,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型过程中,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的界线正在消融,一种合作治理的局面正在出现,它将意味着人类最终结束精英治理的历史,只有这时,真正民主的社会才会到来.  相似文献   
35.
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治理活动中市场神话的确立,公共行政陷入了一场严重的身份危机之中。作为20世纪公共行政理论的主要贡献者,美国行政学界在这场危机中做出了许多尝试,提出了应对危机的三种途径。以黑堡学派为代表的学者群体开展了一场重建公共行政的理论运动,试图重建公共行政的宪法身份;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学者群体则着眼于公共行政的“公共”方面,试图寻找到公共行政的精神;以登哈特为代表的学者群体从公民参与的角度出发,更新了公共服务的内涵,并试图根据公共服务的概念来重构公共行政的身份。在某种意义上,这三种途径都只是对近代政治传统的简单回归,因而无法解决通过政治与行政的分离而产生,现在则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中的公共行政的身份难题。公共行政的身份危机仍然悬而未决。  相似文献   
36.
张乾友 《探索与争鸣》2023,(1):81-89+178
官僚制是一种广受批评的组织现象。同时,它虽然历经无数次改革,却仍然屹立于当代社会之中。这一矛盾结果并未得到合理解释。主流观点通常将官僚制视为权力,并出于对权力的厌恶而反对官僚制。但事实上,官僚制起源于价值,更准确地说,起源于所有人使自己的价值得到承认的内在动力。要让所有人的价值都得到承认,就得有什么属于有价值之事的标准;这一标准要有约束力,就必须成为规则;这种规则要得到执行,就必须有权力。由此,信奉平等的人们就从对彼此价值的同等承认出发建构出了官僚权力。就此而言,只要我们不能抛弃对于价值的迷恋,官僚制就将成为一种持久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37.
公共性是一种基础性的现代价值,但在近几十年,这一价值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冲击。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流行的许多观念都产生了解构公共性之效果。比如,公共产品的观念看似为政府的公共职能提供了一个客观标准,实则削弱了政府的作用;公益精神的观念突出了公共性的道德地位,却不利于政府履行公共职能;顾客导向的观念引导政府积极回应顾客需求,同时也导致了政府对非顾客的排斥;人力资本的观念将个人本身重塑为企业,造成了不平等的正常化,从而取消了公共性的存在基础。通过对这些观念的批判性分析可以发现,重振公共性价值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