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现实的人”出发,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他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但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本文试图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过程、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等方面来揭示人的本质特性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2.
所谓机制,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其主要精神是指组成事物的各种要素之间怎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使事物存在、转化和发展的问题。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存在、转化和发展的机制,毛泽东统战思想也不例外。毛泽东统战思想之所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思想武器,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毛泽东统战思想的运行机制的作用。毛泽东从科学地领导中国无产阶级统一战线运行的总过程着眼,运用高超的领导艺术,面对统一战线的现实情况,正确地制定、贯彻和执行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成功地领导了中国无产阶级统一战线事业…  相似文献   
43.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逻辑体系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安全思想。经典作家通过分析观念形态的文化特性,揭示了文化安全的客观规律;通过对意识形态领域内阶级斗争的考察,阐明了文化安全的政治意蕴;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世界性扩展的思考,预示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挑战。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构建了解释文化安全的三重视角,阐明了文化安全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44.
机遇和挑战     
张安 《江淮》2012,(6):22
"十二五"时期,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国家将继续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中部省份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加快构建沿长江中游经济带,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我省居中靠东,紧  相似文献   
45.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实践性、民族性、时代性、系统性、群众性、继承性、创新性、开放性以及相对性。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科学把握这些特征。  相似文献   
46.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应当准确把握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及意义,正确处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正确处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关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径包括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  相似文献   
47.
当前,无论是传统安全威胁,还是非传统安全威胁,在全球均有愈演愈烈之势。任何一个执政党若忽视安全,必然会丢失执政地位。近几年来,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与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各种安全问题的暴露,无疑给我们党敲响了警钟,也揭示了解决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必然要求我们把解决好安全问题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48.
20世纪60年代,中国和阿富汗经过和平谈判,顺利解决了两国之间历史遗留下来的陆地边界问题。"这是我历次边界谈判中最顺利最迅速的一次谈判。"(1)但是,在当前国内外学界对中国与周边国家陆地边界问题的研究中,中阿边界问题鲜有人问津,且已有研究多是用描述性的语言简略概述(2)。之所以如此,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由于中阿边界线较短(仅92.45千米),两国之间从未发生边界冲突;二是由于历史档案资料的限制,直到近年中国外交部才解  相似文献   
4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认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指导意义,启示我们要着手从社会主义文化实践化、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等四个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50.
现代化视野下的邓小平执政有效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有效性是指执政党的“实际的政绩,即该制度在大多数人民及势力集团的大商业或军队眼中能满足政府基本功能的程度。”通俗地说,就是执政党通过决策活动对社会进行政治管理或政治统治,从而给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带来符合其内在规律的实际效果。“在现代世界,这种有效性主要是指持续不断的经济发展。”提升执政有效性是任何一个执政党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