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协商民主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兴起是20世纪后半期两个富有意蕴的思想事件。协商民主寻求理想的民主模式,在现实政治实践中具有超越既有政治模式的意义;而新公共服务旨在强调政府善治从而达到了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扬弃。尽管各自分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但两者之间具有深层的相关性,呈现出一种“共生”关系:以公共利益为基础,明确权利和责任,并通过积极参与和平等的协商对话,实现政府与公民以及公民之间的互动,达到一种治理“共谋”。  相似文献   
42.
对公共利益进行价值维度的考量,既可以引导表达公共利益的过程,又可以引导公共利益本身的实质.公共价值构成以构建"优良的生活"为主旨的共同善的最本质内容,只有基于公共价值的公共利益,才真止有可能成为公共利益.宪政理念既是多元价值共识的高度凝结,又是人类追求实现公共利益的最佳政治选择,因而公共利益是宪政价值的必然体现.  相似文献   
43.
张方 《理论月刊》2007,(7):49-53
本文参取当今学界对海德格尔的多种译介、评价和研究,对这位存在主义思想大师的哲学、美学思想及其诗学观述其大要,发其精微;间有与中国传统美学及文论的联类阐释,以见海德格尔及其存在主义思想所固有的美学、诗学内涵和特殊魅力,以及对开启文学批评新思维的效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44.
张方 《理论月刊》2002,(6):49-52
中国传统小说人物论深受绘画美学的影响,画论中的“传神写照”、“气韵生动”以及“虚实相生”较早地把“有无”、“虚实”的观念化作绘画艺术的规律及命题。这些规律及命题被小说理论批评所借鉴,形成以“传神”为旨趣的人物形象之论。中国古典小说中人物形象以“白描”为特长,而“白描”手法能给读者提供极富弹性的想象空间,是所谓“笔外神情”。“传神”既是中国传统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征,也体现为小说家写人的艺术经验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45.
社会治安问题是诸多社会矛盾和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只能依靠“综合治理”的对策来解决。“综合”的表现:一是各种社会力量的最广泛动员和充分参与;二是党政军各部门和人民团体、群众组织的密切配合,协同行动;三是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  相似文献   
46.
一个年仅14岁的少女。不但被人面兽心的“干爹”榨取了血汗钱,还被他霸占了七年之久……  相似文献   
47.
一、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应有之义” 司法行政部门同公、检、法等机关一样,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民主专政,本身就包含着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 是对一定阶级的民主与对一定阶级的专政的相结合。只有绝大多数人民享有高度的民主,才能够更有力地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  相似文献   
48.
走近路姐———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十五大代表长春百货大楼党委书记路振霞●张方一位顾客在长春百货大楼和售货员拌了几句嘴正在家里生闷气,一阵敲门声迎来一位自称是百货大楼的职工,满脸微笑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主人诧异:“和我吵架的不是你呀?”可她...  相似文献   
49.
近年来,教育系统的职务犯罪在某些部位和环节易发多发,教材采购环节即为其一。2004年,四川省部分高校在教材采购中发生了多起职务犯罪案件,调研组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在介绍案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剖析了发案的特点及原因,并提出预防教材采购中职务犯罪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50.
张方 《中国司法》2003,(11):19-21
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中关于建设政治文明和3个文明协调发展等论述,既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所有这些论述及相关的要求,将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以下简称普治工作)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是决定普治工作能否健康深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广大普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积极探索并付诸实践,从而促使普治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