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统一战线空间范围对象量的规定性特点是“大”,即大团结大联合。本文认为,中国统一战线做到“大”,必须要团结所有的中国人,团结中华全民族,维护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完整。如若不然,中国统一战线就“大”不起来。  相似文献   
22.
统一战线的同盟关系是“一”和“多”的关系。坚持“一致性”的大目标、尊重“一致性”的政治要求、遵循“一致性”的行为准则是形成统一战线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而团结多种社会力量、把握多种社会意志、兼顾多方社会利益则是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23.
统一战线是各种社会力量的凝聚,凝聚力的产生是由吸引力与向心力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吸引力与向心力这对矛盾中,吸引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没有吸引力,就没有向心力。统一战线要有吸引力,统一战线的领导者一定要有实力,要有能力,还要讲道义。统一战线向心力的背后是同盟者的意愿、经济利益及政治利益。统一战线的领导者一定要顾及同盟者的这三个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4.
对统一战线来说,“同”一定要“求”,而对“异”则要区别对待,有的要“克”,有的要“存”,有的要“求”。“求”“克”“存”都是动态的概念,统一战线的同盟关系就处在不断的“求”“克”“存”矛盾运动之中。  相似文献   
25.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这个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理论建设,在用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上发展了统一战线理论,为统一战线的理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理论贡献的基本点主要有:一、在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举棋和任务问题上提出: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搞好四个服务统一战线举什么旗至关重要,统一战线在社会中的主要作用是聚集力量,凝聚人心。举对旗帜,人心所向,统一战线就能获得无穷的力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高举…  相似文献   
26.
统一战线是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研究统一战线按照逻辑顺序,首先要研究统一战线是什么的问题,即关于统一战线的质的规定性的问题。其次才是研究统一战线要干什么,应当怎样干的问题。对统一战线是什么的回答,粗略归纳大约有七类30余种说法。  相似文献   
27.
当代中国的私营经济,在新中国50年的历史进程中曾经有二度新生。这二度新生的历史背景各不相同,二度新生后的私营经济各自又有质的变化,二度新生的私营经济都为新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探索私营经济在当代中国二度新生的原因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这种经济的性质和作用,有利于国家制定正确的私营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28.
关于毛泽东的“争取中间势力”统战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争取中间势力在毛泽东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争取中间势力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特定的重要的统战政策和策略,它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我们的大目标是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完成这个历史使命,需要我们团结包括中间势力在内的方方面面的力量,结成一个最为广泛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29.
在新的世纪到来之前,把握国际关系的新变化,研究国际关系的新特点,便于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外交政策,为国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认为,当前的国际关系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0.
新中国成立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统一战线坚持为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服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此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指引下,在分别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党的统一战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这些实践经验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新时期统一战线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保证统一战线正确的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