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现在对“改革开放以来”这组词几乎人人都耳熟能详 ,多数人也都知道它在时间概念上几乎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同义。但是 ,在对外开放的起点问题上意见并不总是一致的 ,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开放很快就开始了。这表面上看只涉及到对对外开放的准确认识 ,其实最重要的是涉及到对邓小平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评价问题。因此 ,对对外开放的起点作进一步的厘清 ,今天看起来仍然十分必要。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认识水平决定中国很难实行真正的对外开放新中国的成立 ,结束了中国长期动乱和一盘散沙的状态 ,…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化建设建立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人接续探索和顽强奋斗基础之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首开探索,提出“中国工业化的道路”这一概念,《论十大关系》作为这一探索的代表性成果,包含了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的光辉思想。以《论十大关系》为开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奋斗,终于成功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实现社会转型和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就能促进国家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解决得不好,就可能迟滞社会的发展。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共同面对。本文对50多年来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制定及其实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我们党基于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得出的重要结论、作出的重大判断、提出的明确要求,体现出我们党深深的忧患意识、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坚定的历史自信、战略自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国内外广泛关注却又引起很多争论的话题.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各个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命题,更引人注目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命题.中共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就给国内外广泛关注且争议不断的话题以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6.
17.
正党史工作者肩负着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任,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作出自己的贡献。一、充分认识党史就是党为核心价值观努力奋斗的历史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  相似文献   
18.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中得出的清醒认识和重要结论.自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 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际,不...  相似文献   
19.
199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房列曙先生所著的《皖南一九四一》,对皖南事变的责任和经验教训,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应该说是一部成功作品。这本著作,主要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八方追寻、上下求索,充分占有史料。为研究皖南事变这一课题,房列曙先生整整花了20年的时间。20多年来,他跑遍了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安徽省公安厅档案室以及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图书馆,收集了这些地方所存的有关皖南事变的大量史料,编纂出版了40万字的《皖南事变资料选》。他还不辞辛劳,跑了十几个省,进行了…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八年发展农业三种思路的变动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发展农业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思路。第一种,通过组织上合作化、集体化,思想上加强社会主义教育,直至发展到狠抓阶级斗争等传统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的思路。它在中国的突出表现形式就是人民公社,在“文化大革命”中则主要体现为“农业学大寨”运动。第二种,来自于第一种思路但又不拘泥于它,而是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实践的规律、按照群众的要求有所改正的思路。“文化大革命”时期这种思路基本上只能在人民公社框架内,扛着“农业学大寨”的旗帜,通过维护60年代初期制定的“农业六十条”,来稳定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