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21.
服务型政府之建构蕴含服务伦理与责任伦理的双重要求。服务型政府建设关键在基层政府层面,而基层公务人员作为基层政府建设的主要践行者,自身的责任伦理状况对政府伦理建构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基层公务人员面对个体私权与社会公权的融合交织、效忠组织与公共职责的冲突、角色身份多元化与行为多样化的选择往往陷入责任伦理困境。为此,应坚持以传统伦理刚性约束为主的路径选择,区分责任伦理中自我伦理与他人伦理、理论伦理与现实论理的不同论域,促进责任伦理的明确化与标杆化。  相似文献   
22.
亚里士多德作为政治学的开山鼻祖,政治思想十分丰富。廉政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包括廉政建设的根本宗旨、实践基础和内在要求。廉政思想的内在逻辑体现为外层的良法为治、中层的机构设置、内层的公民教育,这三方面在不同层次上为实现廉政提供了重要保证。对于我们当下的党风廉政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3.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看重权力,紧握刑赏二柄,树立行政权威;提倡荐举、自举,任贤用能,突出"吏治",发展科举制;重农,关心农民疾苦,奖励农桑;广开言路,积极吸取治国良策,这些都是她独特的行政管理思想的体现,在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4.
在城市化日益推进的今天,有效的城市管理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城市中普遍存在的流动摊贩已成为管理的难点.这一群体的出现一方面为市民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又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立足于原因的分析,探讨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的对策在于:在以人为本与渐进思维指导下,完善流动摊贩监管制度,转变传统思路,再造治理程序;拓展疏导途径,实现流动摊贩职业转型;切实转变政府角色,由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发挥社会功能,实现政府与社会共治.  相似文献   
25.
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要融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要求,为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指明了方向.具体来说,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可从经济体制建构思维、经济制度、经济行为三个维度来设计具体的融入机制:经济体制建构思维的生态化——生态经济观的确立;经济制度的生态化——经济政策、评价与生态价值的融合;经济行为的生态化——多元主体的行动优化.  相似文献   
26.
目前对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理论的研究为数不少,但存在不科学、不完整的问题。民治与效率的价值追求与实现是古氏理论内涵的逻辑,依此逻辑而述有助于正确理解古氏理论。在三权分立、地方自治、政党分赃与法外制度的语境下,古德诺针对当时美国政府民治与效率的不足,提出了“政治-行政二分法”这一功能性前提,以及政治适度控制行政、行政适度集权、政党的法治化管理三项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27.
王梅琳  张英魁 《探索》2020,(1):166-177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传统文化二者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还是研究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及其研究也一直在进行,因而也留下了丰富的研究文献。从近百年学术史的考察来看,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文献可以在总体上归纳为三大进路:一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视阈,着重探讨中国共产党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政策与行为;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视阈,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后,注重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作用于中国共产党的理念、制度与行为;三是以二者互动关系为主体视阈,兴起于党的十八大以后,着力研究中国共产党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关系。三种研究进路具有相继承接的历时性,也具有主次分明的共时性,共同表现了追求中华文明复兴的自觉意识。展望未来的研究,建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传统文化百年关系研究的理论范式与研究方法,厘清二者百年关系演变的内在逻辑与历史经验,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可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8.
生态思维在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构成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党的十八大指出,将生态文明融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之中。其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全面改革的全过程。在此背景下,生态文明融入政治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就其实践层面而言,可在政治建设的基础、制度与价值三个层次分别设计具体融入机制:基础融入—重构政治建设生态环境;制度融入—实现政治制度体系建设和制度执行的生态化;价值融入—实现政治建设价值理念的生态化。由此构成了生态文明融入政治建设的系统化机制。  相似文献   
2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的美好愿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美好愿景的重中之重,也是最终归宿.青年群体作为践行主体中的特殊主力军,如何发挥青年群体的作用,如何在个体、社群与国家等不同层面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30.
刘颖  张英魁 《行政论坛》2011,18(4):68-72
伴随中国政府模式的转型,公共服务的价值诉求势必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关注核心。基层政府作为直接面对人民大众的政府组织,其公务人员的公共伦理水平,将影响着其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与水平。尤其是在公共事务日益增多,信息公开以及大众诉求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行政环境变化的背景之下,公务人员的行为将直接面对更为繁多的大众审视与比以往更严苛的评判。所以,基层公务人员的职业伦理提升就成为公共行政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职业伦理教育必须转变原有的内涵于政治教育体系之中的窠臼,进行旧模式的革新,从泛化的职业伦理教育中独立出来,以职业风险教育为构成核心,构建适应中国基层政府现实的职业伦理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