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8篇
法律   7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此文章所用数据是许许多多无名英雄辛勤调查的结晶,在此奉献作品,并对他们表示敬意  相似文献   
22.
北京社区矫正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已形成政法委领导、多部门参与、司法行政为主体的组织运行体制和较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以及庭前调查评估、矫正对象衔接、日常教育管理、解除矫正等工作流程.北京社区矫正除了具有全国一盘棋的共性外,还表现为四大特色,即维稳理念下的专门化严格管理;监狱干警作为重要的专业力量的全程参与;民间力量的“40、50”协管员的辅助管理以及具有集中培训等特色的“阳光中途之家”建设.“北京模式”以其独特管理方式在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中独树一帜,成果显著;但在十年的运行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点和亟待完善的方面,需研讨和改进.北京社区矫正理念应在首都维稳的特色中融入更高的价值理性;积极探索符合社区矫正自身规律的管理方式,避免简单地移植或复制监狱管理体制和方法;积极培育社会组织,突破民间参与率低等“制度瓶颈”;强化“阳光中途之家”的社会救助功能,探索小型化和社区嵌入方式;通过监狱管理制度改革,增大假释比例,控制减刑数量,使社区矫正人员数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将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上移,在区县级设立专业化的矫正官队伍,并给民间参与社区矫正预留空间,使社区矫正真正成为社区的矫正.  相似文献   
23.
1982年6月的“南宁会议”(“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术研讨会”)被学界公认为近代中国犯罪学研究的起点,会上宣布经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的“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正式成立,170余名代表、200余篇论文参会,盛况空前。中国犯罪学研究脱胎于青少年犯罪学研究,2012年走完了30年的历程,因隶属关系的变化,没有20岁生日那样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表彰和庆祝大会,而是以“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坛”为主题,在会议背板的左下角标明“30年”的字样,在首都大酒店低调庆祝。  相似文献   
24.
社区矫正不仅是刑罚制度文明和进步的表现,同时也是世界刑罚制度改革的基本趋势。作为社区矫正的基本模式之一的"中途之家",在社区矫正机制建立与完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途之家"的建立与完善是中国社区矫正制度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日本,这类机构被统称为"社区更生保护设施",已有120年的历史。比较两国"中途之家"的历史沿革、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及运作,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对借鉴他国经验,吸取他国教训,完善年轻的中国社区矫正和"中途之家"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5.
<正>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黎某,男,28岁,2011年12月21日,被人发现悬吊死于一正在装修房屋电动卷闸门旁(图1)。现场地面与卷闸门可见较多灰尘,死者悬吊于屋内侧卷闸门下,右手及右肩部卷入卷闸门内,右颌面部被压迫在卷轴门卷轴下,头颈部被卷轴压迫于左肩前侧,双下肢及左上肢悬空下垂。尸体正下方地面可见一倒落木质三角梯。地面可见同一类足迹,后证实  相似文献   
26.
青年学的构架与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研究摆脱其他学科的襁褓,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生理学诸学科的分支中走出来,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在建立青年学的过程中,片面地强调反对“堆砌”,反对“拼盘”,忽视其他学科对青年的研究成果,是不利于学科发展的幼稚作法。但是,把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未加消化的简单叠加,立即宣布青年学建立了的作法,更是欠科学和幼稚可笑的。只有在学者们找到了青年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找到了特殊的规律和范畴时,人们才能宣布这门学科的建立。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旅程。我愿意做一名探索者,奉献上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7.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青年人价值观念的变化曾被社会公认为是演变最迅猛的,他们求新、求变、求异、求富,有些观念的变化过于超前,甚至受到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发生了严重的价值倾斜,使成人社会甚为担忧。作为滞后性很强的价值观念果真象社会公认的那样变化如此迅  相似文献   
28.
一般地说,社会道德规范是统治集团利益的体现,它以主导文化的形式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因此表现出稳定性、同一性和绝对性。但是,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以及不同性别和年龄,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的人群构成的一个多元体。多元体中的每一元都有着自己的特殊利益和道德价值倾向,这种多元的道德价值倾向与具有同一性的社会道德规范之间总是存在程度不同的冲突。当冲突具有社会性或普遍性  相似文献   
29.
<正>专题三:对弱势群体犯罪的刑事政策皮艺军:宽严相济的提出,其实是对过去一味严打的矫正,法律没有什么时严和时宽的问题。张远煌:在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前提下,对弱势群体的犯罪要切实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一般情况下要尽量从宽、从缓,才利于体现刑法公正原则。毕竟,这个群体的犯罪有着现实的制度性原因,跟传统的抢劫、杀人、纵火、强奸犯罪,在起因及人身  相似文献   
30.
<正>讨论社会变迁与犯罪治理,需要首先理解两个概念,一个是"社会变迁",它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的变化。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变迁是急剧的,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非常深远。另一个概念是"社会整合"。社会整合与社会变迁相对应。在急剧社会变迁中,传统的规范、文化、行为方式受到冲击,各种矛盾冲突不断,将这些新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