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运用妇女发展指标推动妇女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妇女发展研究的深入和推动男女平基本国策的贯彻,妇女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呼之欲出。本文总结了国际上比较经常使用的妇女发展指标和指标体系,提出了在我国运用妇女发展指标作为推动妇女发展策略的设想,希望能对新的妇女发展指标或指标体系的建立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应对老龄化挑战需要确立明晰的价值导向,孝亲敬老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价值理念。确立这种理念有强烈的现实需求,因为在应对老龄化过程中家庭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将是中国式养老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孝伦理式微使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受到了极大削弱,因此,促使孝亲敬老意识的普及在应对老龄化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这也可在传统孝文化的普及中汲取丰富的经验,"二十四孝"作为一种成功的孝文化传播模式给我们诸多深刻启示。基于这样的原因,对曾在我国民间社会影响较大的"二十四孝"进行批判性分析,指出通过"二十四孝"等传统孝文化应对老龄化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取舍的重要意义,唯有如此,它们才有发挥社会功能的空间和可能。最后,着重提出在当下借鉴"二十四孝"模式构建基础性孝伦理体系的建议,以希望其能够成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3.
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以对中国养老金制度的分析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实行的许多社会政策对于整体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一些政策对妇女地位的负面影响常常被忽视,或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以养老金制度为例,分析了目前的制度安排对女性人口的影响及主要原因.本文认为,社会政策的形成和实施应当充分考虑社会性别因素,采用更加整合的方法,平衡当前与未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传统人口红利逐渐式微,第二次人口红利理论的提出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开拓了新视角。中国式第二次人口红利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口质量的提升可以部分抵消由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大趋势下,能够充分发挥各年龄段尤其是年长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源潜能,重构社会经济生产方式,最终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我国正处于能够实现中国式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发展阶段并具备将其兑现的现实条件。实现中国式第二次人口红利需要政策制定者基于正确认识人口红利相关理论、把握未来中国人口长期动态、秉持供给侧和需求侧双管齐下等人口治理策略,对社会和市场进行有效政策指引,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下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本世纪20年代,我国迎来了一个难得的人口发展机会——“人口红利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必须抓住机会,充分利用这段“黄金时期”,收获“人口红利”,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老龄政策的制定和运行应该有明晰的价值理念和完整的伦理体系做支撑,在此基础上,相关老龄政策才能更好地发挥效能,基于这种认识,以孝伦理的动态演化为主要考察线索,讨论了目前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和传统孝伦理衰微的主要原因以及对老龄化应对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更全面视野审视老龄化、用不同方式营造有利于孝文化重构的文化氛围、在现代语境下为孝伦理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通过多种途径让孝伦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