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卢梭的公意说是贯穿于《社会契约论》一书的线索,也是他的许多其他重要理论主张的前提.公意是否具有正当性,在卢梭的整个学说体系中极为重要.不过,卢梭本人对公意的阐述十分模糊抽象而又难以界定,致使后世学者对他的公意说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并引发了争议,总体上可以分成民主主义与极权主义两派.根据当代诠释学的观点,两派均具有合理性,不能采取简单肯定或简单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42.
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对于企业家有着不同的理解,导致了对企业家能力的认识和实际运用的混乱。文章首先对历史上企业家能力的理论进行了简要综述,接着对企业家能力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并探索了企业家能力理论的新体系,试图构建企业家能力素质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原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础上,增加了个人品德的内容,拓展了道德建设的新领域,这对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使人民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具有重大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4.
建设"四德工程"的理论原脉与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七大报告在原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础上,增加了个人品德的内容,拓展了道德建设的新领域.实施"四德工程"是培育文明风尚的需要,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需要,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是落实"八荣八耻"的需要.在"四德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切实把握好长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  相似文献   
45.
徐国亮 《人民论坛》2022,(Z1):18-22
党性是政党固有的特性、本质属性,政绩就是为政之绩。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党性决定政绩观,政绩观是促进党性锻炼的重要因素,它们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且同向同行、交织互动,统一于为民造福的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干部的党性更加坚强,政绩观培塑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着力。“知”就是要知责、知理、知观;“情”就是要坚守为民情怀,牢记初心使命;“意”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行”就是要崇尚实干,狠抓任务落实。  相似文献   
46.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元,是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基础,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有其特定的生成基础:从理论基础看,其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治理理论;从文化基础看,其源起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治理思想;从实践基础看,其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基层治理实践的历史进程。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明确了基层治理的价值旨归、政治保障、动力源泉、原则遵循和科学模式,体现了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鲜明特征,为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与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