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现在基本上搞清楚了。那么如何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呢? 最根本的出路在于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江泽民指出的那样,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组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搞好大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对国有小企业要采取股份合作、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  相似文献   
12.
徐学庆 《学习论坛》2005,21(7):49-51
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是由媒体的特殊功能和宣传工作的重大作用决定的,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深刻认识坚持党管媒体原则的重大意义,对于我们自觉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坚定正确的媒体改革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农村的不良习俗死灰复燃并呈蔓延之势。文章剖析了现阶段农村不良习俗泛滥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根源 ,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宣传舆论的误导、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党员干部的参与和城市不良习俗对农村的不良示范效应等方面分析了现阶段农村不良习俗泛滥的原因 ,为有效治理农村不良习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然而,近年来“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却比较严重地存在着。要从根本上改变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的状况,就必须建立精神文明建设的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上,经济因素常常被淡化、忽视,甚至是故意地歪曲,这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原因。 一、历史根源 在近代以前,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各民族、国家处于相互隔绝、封闭的状态之中,使人们难以把各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和考察,因而不能从复杂的历史表象中找出本质性的东西。并且,在封建社会中,阶级的关系往往被等级制度以及神秘的东西所掩盖,人们难以从社会现象当中看到基本的阶级矛盾、阶级对立,从而不能进一步发现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背后深藏的经济根源。 二、阶级根源 由于剥削阶级…  相似文献   
16.
徐学庆 《学习论坛》2007,23(10):46-49
农村文化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对整个新农村建设提供文化支撑。要把握农村文化建设的规律性,增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就要认真研究农村文化建设的特殊性。从我国农村实际看,农村文化建设明显具有不平衡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只有把握住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健康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何谓“敬业”?敬业就是专心致力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编辑的敬业精神要求编辑人员热爱并专心致力于自己所从事的编辑职业。在人们物欲渐胀、图书质量严重滑坡的今天,大力倡导编辑的敬业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又为我们继续开展理论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动力激发机制,是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自觉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新农村文化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的机制。建立新农村文化建设动力激发机制不仅有其理论依据,而且具有现实必要性。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动力激发机制包括政策导向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等方面。建立健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动力激发机制对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 ,构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体系 ,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 ,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把精神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 ,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建立目标责任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