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61.
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引发的生态矛盾是与国内主要矛盾同时并存的一对重要矛盾。在某些局部地区,生态矛盾成为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因,生态矛盾使生态政治化和政治生态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各级政府在高度重视国内主要矛盾的同时,必须对生态矛盾予以格外的关注,防止生态矛盾的进一步激化而演变成主要矛盾。生态矛盾因利益引起和激化,政府要致力于利益协调,构建经济利益、生态利益和人的利益以及当代人利益与后代人利益都能得到保全的新型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62.
在现代风险时代,技术本身以及技术相关因素都会产生反生态的高风险,从而销蚀技术创新的应有价值。必须从生态安全视角警惕技术创新的反生态风险。努力建立一个高阶价值系统,改变片面的以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为目的的“硬”技术观,以生态安全型的绿色技术价值观推进技术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3.
环境友好型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同一性.确立这一重要理念,有助于政府在公共管理特别是环境治理中树立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人文性、全面整体性、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的观念,自觉地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多方面的关系,推进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等整体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4.
区域生态合作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世南 《学习论坛》2009,25(4):40-43
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各行政区域和生态区域合作联动的整体系统性建设.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立区域统筹协调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优化的共同体意识,通过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创新,建立多元联动的区域生态合作治理机制,采取区域生态合作治理行动,才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65.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实质上是关于人的各项权益得到全面保障的理论。文化权益作为人权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全面生产的理论,只有在满足人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社会权益、生态权益和文化权益等整体权益的过程中,才能使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6.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实质上勾勒了一个美丽中国的生态梦,旨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自然基础。只有将生态梦纳入中国梦的范围,充分认识到生态梦为中国梦夯实自然之基,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梦,生态梦为中国梦奠定民生之本,是维护生态权益的梦,生态梦为中国梦呼唤绿色之魂,是倡导生态文化的梦,才能深刻领会中国梦的绿色意蕴,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67.
方世南 《唯实》2013,(3):44-44
信息公开透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政治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政治透明。但是,由于在执政与行政理念、体制机制、管理方式、组织架构、政策法规以及对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党务与政务的有机关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一进程步履艰难,挑战诸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8.
环境友好型社会与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作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方世南 《学习论坛》2007,23(4):40-43
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积极作为。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公众利益,政府作为维护公众利益的公共权力机构,在环境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必须实施政府主导型的环境治理战略。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效克服在环境治理中的“政府失灵”现象,政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有强烈的环境责任意识和高超的环境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69.
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作为揭示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并指导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有着深厚的政治意蕴。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与执政兴国的政治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协调好党与人民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科学发展观注重了中国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促进中国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科学发展观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全球发展的政治责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实际举措,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国际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70.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充分反映了他对和谐世界的热切期盼.邓小平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建设和谐世界的根本保障,各国多样性文明的共存、互补、交流、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和谐国际关系是推动和谐世界发展强大动力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建设和谐世界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