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具有高超的生态智慧和全面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纲领性文献。通篇彰显将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的长远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的生态智慧,彰显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原则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基本策略相互关联起来的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全球思维的生态智慧,彰显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大任务的实践思维、系统思维、决策思维的生态智慧,彰显将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根本保障的政治思维、法治思维、责任思维的生态智慧,全面系统地呈现了内容丰富、论述深刻、说理透彻、逻辑严密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指导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72.
方世南 《唯实》2014,(6):17-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内容丰富,立意深刻,理论性、现实性和针对性强,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贯穿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的一根主要红线是,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行为创新的合力着力促进入与自然和谐,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着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和生态安全保障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73.
74.
75.
我国生态文明理念创新是由生态治理实践决定和推动的,而生态文明理念创新的出发点、落脚点就在于指导生态治理实践创新,正是在生态文明理念创新推动生态治理实践创新,生态治理实践创新又深化生态文明理念创新的双向互动中,我们不断地加深对自然界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地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认识我国生态文明理念创新指导生态治理实践创新的十大着力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自信,进一步激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共荣的现代化建设步伐,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76.
《共产党宣言》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理论基础,涵盖了理论的渊源、历史的追因和未来的指向:“两个必然”赋予共产党人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的重大历史使命;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明确了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诉求;《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原则和价值目标提供达致人类解放的基本原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坐标系和动力源。厘清《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77.
生态问题实质上是政治问题,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促使生态学与政治学联姻,大力推进绿色政治文明建设。绿色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有绿色政治文化价值、绿色政治行为文明以及绿色政治制度文明,它们从多维角度促进着人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8.
精神生产作为社会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人类终极的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精神生产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对精神生产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7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意识形态的先进,更取决于有一套合理有效的制度。制度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实效性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度建构具有理论依据、历史经验依据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80.
坚持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民生福祉、生态安全的价值取向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确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天地人和、万世永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显著特征和基本要求,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价值追求和独创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深厚生态文明意蕴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它所秉持的生态政治立场显示其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不断激化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人关系以及人与自身关系发展模式的彻底否定;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方略,体现了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引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推动经济社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谋略;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的生态文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强大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