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9篇
法律   127篇
中国共产党   84篇
中国政治   111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方圆 《公民与法治》2013,(12):31-31
据报道,5月2日中午,重庆某公司的数名员工身着制服跪在繁华商业地段,当着数百围观者的面,一边爬圈圈一边喊加油。发生在重庆解放碑的这一雷人场景被众多网友微博直播,  相似文献   
12.
从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和个性发展出发,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从理性主义国家观层面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最初显现、到人的类本质全面复归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再到社会实践基础上的"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这一思想本身也经历了从抽象到科学的两次转变过程。这两次转变与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是一致的,这样的转变也凸显了马克思哲学内含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和《教学与研究》作为研究样本,在对近五年(2008-2012年)期刊上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进行文献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主体、热点研究关键词及热点研究方法等三个方面来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两个孩子扬名网络,一个是“树洞画”的作者王月,而另一个却是屡教不改的李天一。“美途”女孩王月用惟妙惟肖的小动物与漂亮的风景画在九中街上塑造出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而因打人事件被解除劳教不久的李天一又涉嫌轮奸案被刑事拘留。  相似文献   
15.
方圆 《公民与法治》2013,(15):12-12
连日来狂风暴雨,各地桥梁事故频发,仅四川省就至少有12座桥梁垮塌,江油市老青莲大桥垮塌事故致多人遇难——是风大雨急?还是桥梁存在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中国经历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新成果和新进展,对现实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探索,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重要特征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方圆 《公民与法治》2013,(18):38-38
近日,著名作家梁晓声发表声明关闭了他的博客。“我曾对网络产生的正能量寄予很大期望,但现在出现的一些污言秽语和我的想象很不同,我在我的博客上发表了告别声明并关掉它。”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发展。它在发展阶段论中坚持了"变"与"不变"的统一,在观察坐标上注重"全球视野"与"中国道路"的统一,在解决矛盾上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价值导向上坚持人民利益、民族利益与人类利益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相结合的哲学意蕴。而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我们大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凝聚人民大众的力量共识,并提升"中国方案"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环境公益诉讼的奖励是国家对提起公益诉讼并促使诉讼主要目的达成的私人原告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赞许和鼓励。该制度在经济学、管理心理学、伦理学、哲学和法学理论层面存在正当性,从我国的法律、经济和文化的具体情况来看也存在必要性。私人原告只有在判决胜诉、善意调解和起到催化剂作用三种情况下才有资格申请奖励。该激励制度一方面是通过经济上的刺激,另一方面是通过社会的认可和赞扬来解决目前"无案可审"的局面,物质和精神奖励并行的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江苏和重庆8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学业受挫成因调查。研究显示普通组学生与不同程度学业受挫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概念、学习适应性等上呈显著性差异,并提出了对学业受挫学生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