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篇
法律   59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残疾人的性功能障碍 残疾所包括的范围很广,因此残疾人的性功能障碍的原因往往很复杂。直接损伤内、外生殖器官所致的残疾,即使是部分损害,也必然严重影响性功能。有的残疾虽然影响了性活动,胆是尚保留一定的性功能。有的残疾并没有直接影响性功能,可是在心理上却严重影响了性功能(事实上在任何情况下,心理上总是受到影响的)。其间的千差万别在诊治过程中都必须周密考虑。  相似文献   
72.
论单位自首的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认定单位自首,刑法理论界对此研究尚不多见.单位自首是自首制度的一种,因此自首的成立条件同样也适用于单位自首.单位犯罪是由单位与单位中的自然人一体化实施的,因此,单位自首的认定也应当体现一体化的特征.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自首行为,一般可导致对单位自首的认定.  相似文献   
73.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基础及其本土化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立法中尚是空白,构建什么样的排除规则必须分析该规则得以建立的价值基础,即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司法公正与刑事效益。只有根植于适合的价值基础上,才有可能保证这种排除规则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产物。本文的目的即着眼于此。  相似文献   
74.
合同诈骗罪是现行刑法增设的罪名 ,但是早在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于 1 985年 7月联合作出的《关于当前办理经济案件中具体运用法律问题的解答 (试行 )》中就对以签定合同的方式骗取财物的诈骗行为与经济合同纠纷这两类性质不同的行为进行了认定 ,指出前者应认定为诈骗罪。之后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犯罪行为作了详尽的解释。现行刑法典在此基础之上设立了合同诈骗罪 ,与以前相比有所完善 ,但是不尽人意之处与争议问题依然存在 ,本文拟论述之。一、关于本罪的…  相似文献   
75.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有没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刑法上的占有与民法上的占有具有本质的区别。刑法上的占有不同于占用,与毁坏则有一定的交叉关系。认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结合及综合评判的评价方法,并结合主体资格、履行能力、担保能力、履行情况、处置财物的方式、违约后的行为、高风险经营行为有无实际保障等具体评价标准,结合案情具体分析,不能仅仅凭借某一或某几种情形轻率地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6.
渎职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职责为主要标准判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司法实践中已逐渐取得共识。结合有些具体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主体认定问题尚须进一步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7.
曹坚 《党政论坛》2006,(7):35-36
曹坚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及内涵”一文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长期法治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性的,指导法治建设、法治制度、法治活动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法治活动的经验总结与客观规律的集中反映。政法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实践,另一方面要在政法工作中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见微知著,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政法工作交汇相融。  相似文献   
78.
本案涉及对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中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如犯罪主体、共同犯罪的构成.以及什么是同类营业,什么是“自营”和“为他人经营”,在这些问题上.审判机关和公诉人产生了差异。本文正是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上入手,充分讨论,得出了与法院判决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79.
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出台关于单位犯罪主体否定的相关司法解释,但是尚未全面涵盖司法实践中形形色色的“假单位、真个人”的现象,导致司法机关把握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界限不准。引进“揭开公司面纱”理论,重单位犯罪成立的实质要件、轻单位犯罪成立的形式要件,在特殊情况下否定单位犯罪的主体资格而直接认定为自然人犯罪,正是本文意旨所在。  相似文献   
80.
如何区别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中的"货物"与"物品",应以是否用于销售作为标准;行为人一次性走私不同对象,应遵循"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按其犯罪行为所触犯的数罪中最重的犯罪论处;应从立法上对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罪名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