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乡村治理体制与基层社会的匹配程度深刻影响着基层治理效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治理体制经历了从管区制到社区制的历史变迁,每一种乡村治理体制都是国家与社会基于不同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乡村治理具体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现代国家治理的新阶段,“社区制”乡村治理体制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激活自治活力、便于有效管理的价值功能。但在现实中乡村社会治理条件不一、治理任务复杂多样,统一的、固定化的乡村治理体制很难承载所有的治理事务。乡村治理体制的设置,必须考虑该体制需要承载的功能、社会发展阶段及社会基础条件的差异性等复杂因素。在新时代乡村治理体制的实践创新中,“过渡型片区”体制成为治理有效的重要形式。相较于原有的乡村治理体制,其在主体构成、权力配置、运行机制、价值功能等方面具有新的特点,能够满足当下乡村治理的基本要求,助力治理有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李增元 《学习月刊》2009,(13):41-42
农村金融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事关农村社会发展的大局,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历了四次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总体上看我国农村金融事业得到了稳步发展.农村金融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历经数次改革,农村金融制度运行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与矛盾,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维护城市社会稳定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首要目标选择,而制约我国城市社区稳定的重要原因在于城市社区行政性自治模式。在城市社区管理中,以国家政权为基础的行政权与以城市社会为基础的社区自治权具有对立性与冲突性。社区自治权与行政权在实践中的激烈博弈行为导致城市社区管理失序,各类不稳定因素随即产生。构建有利于行政权与自治权良性互动的行政组织体制、运行规则、权责关系、社区自治基础,是推动城市社区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农村社区治理中,以村庄集体产权为基础所形成的一系列基层社会制度,构筑了封闭的乡村社会结构,广大农民被内在地束缚在乡村大地上难以自由流出,离土无法真正离乡。同时,基于制度的限制,外来人员也无法真正流入并融入乡村社会。在现代化发展中,乡村社会基础不断发生质性变革,但是嵌入乡村社会的各种制度却成为乡村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阻滞。由此,乡村社会的内在封闭、排外与现代社会的外在开放、流动形成矛盾与冲突,造成了当代农村社区治理的诸多困境。走出社区治理的困境,实现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发展,需要从集体产权制度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基层社会制度入手进行改革,破除封闭、排外的乡村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自2007年开始,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实施农村社区建设,倡导国家、市场、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从国家、市场、社会扮演的角色来看,在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民间组织型”、“政府、社区互助型”、“政府、社区、社会互助型”五类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生成本质上反映着国家、市场、社会不同性质力量之间的互动与配置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与功能.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创新与类型化发展,也反映出了现代国家开始突破单一治理模式,在多元力量共存的乡村社会治理中,探索形成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多元合作治理模式,促进基层治理的民主化、开放性、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在外部环境的冲击下,农村社会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历史性变迁。当前农村社会已经形成了许多不同于村民自治社区单元的具有生活共同体特征的新型农村社区结构单元,各地在新型农村社区结构单元基础上开始了自治实践探索,形成了新型的农村社区自治模式。这种自治模式打破了村治人员身份边界、以户籍为基础的地权关系束缚,容纳了多元身份居民、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身份主体,多元经济组织形式及经济结构,契合了当前开放性、流动性社会的要求,代表了当前村治模式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7.
村级财政是国家控制乡村社会的重要手段,不同时期村级财政机制反映了国家对乡村民主治理的制度安排。税费时代的终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村民主的实体化,然而由此而引发的村级财务锐减也进一步导致乡村民主治理实践难以有效维系。突破村级财政的硬约束,探寻国家与乡村社会合作机制是推动乡村民主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外部环境的冲击下,农村社会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历史性变迁。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农村社会已经形成了许多不同于村民自治社区单元的具有生活共同体特征的新型农村社区结构单元,各地在新型农村社区结构单元基础上开始了自治实践探索,形成了新型的农村社区自治模式。这种自治模式打破了村治人员身份边界、以户籍为基础的地权关系束缚,容纳了多元身份居民、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身份主体,多元经济组织形式及经济结构,契合了当前开放性、流动性社会的要求,代表了当前村治模式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9.
一忌重入“单一种植陷阱”。调整产业结构要摆脱“农业即种植,种植即粮食”的传统观念,大胆转换思维方式,破除温饱即足,小富即安的思想,敢闯敢干,改变单一的粮食种植模式,配套发展特色养殖。 二忌“关门调整”。盲目调整最终导致“损兵折将”,亏血本。1998年,我国好多地方出现农民们忍痛让柑桔烂在了园里,将甘蔗砍倒在田里。广水市有些农民买海狸鼠饲养,结果是市场不好销。“商海如战场”。调整农业结构,市场信息必须先行。 三忌盲目模仿。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切忌看别人今年什么赚了钱,我明年跟着种什么,要根据市场行情、区位实际,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统筹规划,科学确定种粮面积,合理布局产业项目,实现“一乡一业,几乡一业”,避免出现“撞车”现象。 四忌产销断档。有的地方在结构调整中上了一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震灾袭击了汶川地区,该地震灾害范围之广、破坏程度之大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除震中50公里范围内的县城和200公里范围内的大中城市受到重创外,多个省市都有明显震感。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