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1篇
综合类   2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忠诚是中西方文化共同秉承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的国魂,是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和灵魂,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首义。在培训学员中深入开展警察忠诚教育,是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生命线",是培养人民警察职业情感和政治认同感的主要途径。结合学院开展忠诚教育的实际,培训学员警察忠诚教育可以从"两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忠诚教育学分制、忠诚教育项目化、内容创新、信息化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来做进一步探索,实现忠诚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3.
以“警务活动”为中心培训模式的实践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伤亡逐年上升和患病高发暴露出警察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应建立以“警务活动”为中心的培训模式,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融入到警务活动中去,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促进民警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4.
本文认为我国公安院校警察教育培训抛开学历教育,完全实行职业培训教育的条件不具备。中专学历教育有很大的局限性,应当大力发展公安高等学历教育,走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相结合,以职业培训教育为重心的道路。  相似文献   
35.
多年的实践,多年的探索,城乡社区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形势的发展,城乡社区现有体制和管理模式又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城乡社区管理的发展应该从转变理念、机制创新、制度保障、信息化支撑、城乡对接等方面进行创新,促进城乡社区管理模式由行政主导下的城乡社区管理模式向行政和群众自治并重的城乡社区管理转变,最后形成以群众自治为主导的城乡社区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36.
如何提高公安民警的执法能力,是我国警察教育训练工作者必须回答的一个新问题。重理论教学,轻实战训练是警察培训的“顽疾”;师资薄弱和经费不足是制约警察培训的“瓶颈”。以“警务活动”为中心组织培训,以能力训练为切入点,是警察培训实现实战训练与公安理论学习相互促进的基本之策。  相似文献   
37.
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新形势下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实现社会治安良性循环的重大课题。应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总目标,立足社会治安防控的现实基础,按照防范严密、控制有力、全面设防的要求,通过构建"五大防控网络"、完善"五大警务机制"和整合"五大防控资源",不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对社会治安实现全方位、全时空的防范控制。  相似文献   
38.
不同类型警察培训课程体系的调查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训课程的科学设置切实关系到警察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类型培训在课程设置上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差异。在分警种培训的前提下,不同类型培训的课程设置应拓宽专业口径;要突出针对性和层次性;要体现职业化和前瞻化;要充分考虑教育目标、学习需要、各警种各岗位各层级的工作需要等相关因素;应在适当减少思想政治理论性课程,增加专业及专业相关性课程的同时,采取以“警务活动”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9.
围绕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我校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从实践和培养合格人民警察的需要出发,经广泛调研,结果表明:在对“两课”予以充分肯定的前提下,治安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设计要厚基础,宽专业口径;要注重实用性;要加强实践性课程;要符合社会需求,又要有利于“通才”教育;多开选修课;增开《公共关系学》、《社会调查研究》等课程。  相似文献   
40.
“涟漪效应”的焦点在于有一个“破坏规则的行为”,只有牢牢掌握破坏规则的行为及其所蕴含的各种信息,才能为公安工作创造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加强破坏规则行为信息的收集、积累、分析和研究,预防和控制破坏规则行为的发生,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