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82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57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1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41.
李忠诚 《黄埔》2013,(3):15-16
一种思想的产生不是凭空的,一种精神的形成也是有条件和过程的,黄埔精神也是这样。首先,当时的中国社会状况是催生黄埔精神的土壤。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仍然处于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各路军阀连年混战,烽烟不断。由于军费激增,大小军  相似文献   
14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的精神支柱不断强化和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特别是共产党员应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精神支柱最稳定的层面,是优化人的精神支柱的中心环节。心理学的实验表明,人们在心情舒畅、心理处于平衡的状态下,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科学规律的探索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并且心理素质对思想道德的影响同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一定强度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就谈不上对理想信念和道德的追求,情感淡漠意志力薄弱的人,往往不会慎独,常常不能抵挡外界的压力和诱惑去做不应做的事,  相似文献   
143.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重视人的精神支柱的研究○李忠诚一、研究人的精神支柱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由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个人意识虽是社会中个体实践的产物,然而个人意识又无不打上社会的烙印。个人意识的表现形态是精神支柱。作为人生,不可能没有精神支柱。一个人失...  相似文献   
144.
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终结,对国际形势的发展产生了二次大战后最重大最深刻的影响。一年多来国际政治格局剧变,新旧矛盾交织,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明显发展;民族分裂主义在某些地区较严重泛滥,局部战争、武装冲突迭起;国际关系中的强权政  相似文献   
145.
第十一章 在毛主席身边的 最后日子 主席重用邓小平 1975年1月,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主席因病住在长沙,未参加会议。这次会议是根据主席指示精神召开的。会议确定了以周恩来、邓小平为核心的国务院领导人选。由于周总理病重住院,邓小平主持党政日常工作。他根据主席要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明确地提出要进行全面整顿。  相似文献   
146.
展望下世纪初国际政治阎学通,李忠诚InPerspectivefortheInternationalPoliticsintheEarlyNextCentury¥Abstract:Ofthepresentera'stwothemes-PeaceandDe...  相似文献   
147.
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0月10日至13日,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在广州市召开。出席本届年会的专家学者有360多人,收到论文150余篇。会议期间,与会者围绕三大诉讼法典的修改以及诉讼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48.
农村新事     
1、浙江省永康县农民应维钦(右)卖掉摩托车,购买了消防器材,与丈夫、儿子、女儿组成了家庭义务消防队,并自费安装了火警电话,至今已为乡村农民灭火12次。这是他们一家在作消防表演。  相似文献   
149.
当前我国面临的最现实的恐怖威胁是来自新疆的“三股势力”。我国的反恐对策应该是:一、加强反恐情报工作;二、加强反恐力量的基础建设;三、严厉打击与巧用谋略相结合;四、加强对恐怖活动的防范;五、加强反恐立法工作;六、加大反恐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0.
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检察机关对拘留、逮捕适用的检察监督是以制约机制为基础的,具体监督权分散于检察机关的有关部门.由于立法设计不足、配套措施欠缺,程序要求的多、实体处分权力少,导致检察监督措施不力、监督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检察监督的制度设计上,要坚持三项原则,做到四个结合.三项原则是:坚持宪法原则,体现宪法精神;以完善立法为先导,以制定配套规定为补充;以强化监督作主线,以可操作性规定作保障.四个结合是:监督与制约机制相结合;程序纠正与实体处分相结合;业务工作与监督工作相结合;强化监督与接受监督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