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徐特立作为杰出的革命教育家,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育和培养了几代青年人。中国共产党的著名领导人毛泽东、蔡和森、蔡畅、向警予、李维汉等,在青年时代都曾受教于他。徐特立嘉言懿行、为人师表,深受青年们的敬重和爱戴。在徐特立六十寿辰之际,毛  相似文献   
22.
李衍增 《党史文苑》2010,(10):47-48
李达(1890-1966),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是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我国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他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著述和宣传。他关于党史学习的意义、方法、目的和要求的一系列深刻论述,对于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党史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
中共十六大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深受爱国主义、民本思想影响的五四先进分子,正是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看到了工人阶级利益与民族、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以及工人阶级本身的革命力量,进而找到了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有效途径--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创立之初就是"两个先锋队".  相似文献   
24.
李衍增 《唯实》2006,1(10):20-24
马克思主义能够在华传播,并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从文化角度看,经世致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的思想依据;鸦片战争失败后出现的向西方学习的潮流,迈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步;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使中国人最终选择了既来自西方文明又对资本主义极具批判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和朴素唯物主义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在华传播.  相似文献   
25.
中共十六大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深受爱国主义、民本思想影响的五四先进分子,正是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看到了工人阶级利益与民族、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以及工人阶级本身的革命力量,进而找到了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有效途径——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创立之初就是“两个先锋队”。  相似文献   
26.
马克思主义东渐中国并最终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经世致用""西化影响""中西选择""文化契合"为马克思主义东渐中国提供了文化依据.  相似文献   
2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对于组工干部而言,讲党性,就是要坚定政治信念;重品行,就是要塑造崇高人格;作表率,就是要发挥示范作用。组织部门应带头落实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一新要求,树立组工干部的新形象,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8.
李衍增 《传承》2010,(15):4-7
马克思主义东渐中国并最终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经世致用""西化影响""中西选择""文化契合"为马克思主义东渐中国提供了文化依据。  相似文献   
29.
徐特立是著名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科学地认识了青年的地位和特点,深切关心青年各方面的发展,对青年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年观.  相似文献   
30.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具有一脉相承关系的同时,其内部的三大组成部分之间在理论渊源、理论宗旨、理论品质以及理论主题等方面也具有一脉相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