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59篇
  2024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具体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应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中间层为核心,以媒体公众为基础的监管主体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中间层和个人的作用,形成功能互补、机制协调和力量互动的多元监管体系。同时完善各种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的制度,以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公共利益的救济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公共利益是公益诉讼的利益源头,以利益出发,对公共利益进行法权凝练,进而建构社会公益权这种新型的权利,并以此为权利契机,对公益诉讼的主体进行分析,赋予社会中间层组织以原告资格,是对现有权利体系与诉讼制度的完善与修正。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农民权益保护的非讼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农民权益的保护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农民权益得不到充分有效保护的根源就在于法律制度上的缺位。而非讼机制作为民事纠纷解决的方式之一,与转型期我国农村民事纠纷的性质与特点具有契合性。在我国推行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以非讼机制推进农村民事纠纷的解决具有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把“公民”人为地分成了“农民”和“市民”两部分,这种做法严重地阻碍着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及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对农民进行市民化改造,在我国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实施“三步走”的解决思路,并根据每一阶段的不同特点从原则、理念和制度完善进行不同的法律设计,从而为农民市民化的解决提供可资借鉴的进路。  相似文献   
15.
利益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农村社会在制度、市场、文化等维度的利益非和谐现象凸现,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行,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说是现行的制度安排扭曲了利益驱动机制。在理论上导入利益基本原理,纠正利益驱动作用,建构双重利益驱动、聚合利益驱动、个体利益驱动等良性利益驱动机制,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社会保险体系是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当前,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工作一个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然而,我国相关立法在制度供给方面存在严重缺失,致使农民工社会保险面临着“推不动”的难题。通过对农民工社会保险立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明确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险在不同地方的立法现状,并对解决相关问题做出理性回应。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建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积聚各种力量融合促进,不仅从形式上优化,更要从实质上完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趋势日渐明显,传统社会主体及其运行对建构和谐社会的动力不足,呼唤第三种力量的产生,社会中间层生成和发展,正成为从内力积聚到外延建构和谐社会的全新动力.  相似文献   
18.
企业社会责任看似属于道义上的责任,但在循环经济的语境下,企业所负担的社会责任不仅仅具有道德性,更具有法律性,这是法律规制的基础。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实际情况与循环经济的要求背离很明显,这是法律规制的事实依据。故企业社会责任理应上升到法律层面予以规制,重点是经济法的规制。  相似文献   
19.
健全农村金融信用体系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法治社会的建设是快速完善农村金融信用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信用环境不完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通过建立完整的农村金融信用体系、改善农村金融信用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需要好的农村公共产品作为基础。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普遍严重短缺,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所面临的困境急需我们走多元互动的供给模式。要有力保障好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元互动模式,需要我们从制度措施上做出有力回应,需要从法律制度层面尤其从经济法及行政法层面来保障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