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71篇
中国政治   58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01.
束兰根 《群众》2022,(5):69-70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对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协同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绿色金融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支撑功能和资源调配作用。江苏作为经济大省、金融大省、产业强省,应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创新绿色金融体系,夯实绿色根基,注入绿色能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202.
国家治理现代化包含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法治化的双重向度。国家治理方式的演进需要符合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法治本身对国家治理体系的逻辑建构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秩序规制,从源头上就已经勾勒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前景,因而法治所呈现的理性力量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现实需求。法治化程度决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深度和广度,因而法治秩序拓展和维护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行为边界,同时也在治理逻辑层面理顺国家治理体系内在的冲突和矛盾,因而法治化明确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基本方向。因此,在新时代国家治理转型背景下,法治本身的内在逻辑和外在逻辑贯穿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始终,不管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如何变化都应当坚持国家治理法治化的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203.
<正>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如何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目前在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的情况下,义务教育将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从而进一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引导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向着更高水平推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相似文献   
204.
束兰根 《群众》2023,(22):38-39
<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其核心目的是“将生态产品受益人转变为购买者,从而提供保护生态系统的市场调节,激励更多符合经济效率的生态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在价值实现过程中,需要绿色金融来解决生态产品的度量、交易、抵押、变现等价值交换环节。近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再一次强调了绿色金融是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的坚实后盾。发展绿色金融能够有效支持和带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二者有机结合能够起到双向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