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曾毅  杨光斌 《学习论坛》2008,24(1):53-57
《物权法》及其以前有关宪法的修改说明,国家在最大化国家利益的同时,也在努力界定产权和保护有效产权,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绩效.《物权法》的出台过程是验证新古典主义国家理论的又一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2.
13.
杨光斌 《乡音》2014,(10):37-38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改革总目标,事实上是可以量化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制度安排的总和——"有能力的有限政府"。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和"民主"是世界上两个最流行的概念或话语。比较而言,"治理"概念更务实且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指标,而"民主"则更具意识形态性质,况且民主选举只是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方面。到了本世纪,“治理”则越发成为国际社会更加主导性的话语。  相似文献   
14.
社会权利优先的中国政治发展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光斌 《行政论坛》2012,19(3):5-11,99
国家建设的前提是国家权力如何"立"得住的问题,而在解决了国家权力之后,公民权利便提上议事日程,因为现代国家存在的目的不是其自身,而是为了实现人民的种种权利。在新中国,按理想的类型划分,如果前30年主要解决的是国家权力问题,改革开放30年则是公民的经济权利。而在当下,中国政治发展的优先选择则是以社会保障为主的公民的社会权利。当社会权利基本完成以后,难以回避的问题将主要是公民的政治权利问题。而只有好的法治体系才能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因此本文强烈呼唤"法治民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有目共睹,与此相适应,我国的法治体系也应该跟进,甚至应该走在民主建设的前面.从总体上看,我国法治体系还不能满足民主政治的需要,很多制度空间有待改革和完善.以立法和监督体制、司法体制、行政体制为中心的法治体系建设应该协同并进,因为它们是三位一体的有机体.如果仅仅是单一领域内的改革.其最终结果往往会有违改革设计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杨光斌  释启鹏 《政治学研究》2020,(1):10-20,M0002
历史政治学的提出引发了中国政治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研究路径的历史政治学不但具有客观的分析主义特征,而且和其它政治理论的研究路径一样,还具有鲜明的功能主义特征。历史政治学首先回答了政治理论的知识来源问题,从而为建构中国自主性政治学知识体系提供了可能。基于政治学取向的政治史研究有助于避免因“文化转向”而导致的历史研究的碎片化问题,这意味着历史政治学研究既追求“真相”也关怀“真理”。历史政治学的知识功能自然有其政治实践价值,那就是为治国理政提供历史解释与现实论述,并为认识合法性政治提供一套不同于理性人假设的历时性方案。  相似文献   
17.
自1980年恢复学科建制以来,中国政治学事实上发挥着建制性作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政治学以译介为主,关心和研究的主题分别是现代化和民主政治,同时也开始了初步的自主性研究。进入新世纪,政治学界开始反思、批判作为"拿来主义"产物的流行理论,并初步建构起自主性民主话语体系和治理话语体系。在过去十几年里,中国政治学的研究主题是多元化的,其最大公约数是"国家治理"。政治学界展开了不同层次的国家治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政治学界要进行好的治理研究并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前提是还得对"国家的母体",即社会——尤其是各种非西方国家的社会形态进行比较研究,以便让治理理论真正发挥积极作用;否则国家非但得不到治理,反而可能遭受无穷的内乱。  相似文献   
18.
美国能否把伊拉克改造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国际和国内对此问题的看法和判断是多方面的。我个人的意见是,存在一些对美国有利的因素,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 就有利因素而言,首先,美国具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的多种手段和丰富经验。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实现其目的重要依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几乎所有重要的政治制度变化事件都与美国有关。大致说来,美国在改变或改造他国政治制度上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40~50年代),军事占领日本和德国并把这两个国家的法西斯政体改造为代议制民主政体;第二个阶段(50~60年代),以暗杀、物资援助等手段扶植亲  相似文献   
19.
杨光斌 《政治学研究》2023,(5):154-168+211
一百多年来,中国政治学学科与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之间一直存在或隐或现的紧张关系,其根本原因在于政治学方法论具有塑造史观的功能,而外源性史观与具有高度历史连续性的中国政治之间存在着内在张力。政治学的传统的“三大方法”致力于“求变”:制度主义方法论和理性选择主义方法论塑造的史观试图改变“中国性”,阶级分析方法论起到拯救中国的作用但因放大其冲突论而曾招致政治动荡。“中国之治”是固本革新的产物,如何解释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政治学的当务之急。本文主张在“找回阶级分析”并弘扬其整合性功能的同时,发掘基于中国历史文明和政治实践的“中国性方法”的历史政治学,以此在研究重大议程中重塑史观,回归政治学的“求治”之道。  相似文献   
20.
杨光斌在3月8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根据人类历史发展经验,经济权力、政治权力、军事权力、意识形态权力都是国家权力的重要内容,这几种权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意识形态权力是通过语言、文化来传播、影响的力量,表现为国家的思想话语权,是一种虽然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