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29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诬告陷害罪是一种常见的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目前,学术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对该罪的定义、犯罪构成、既遂标准、一罪与数罪的区分等基本问题尚存在着分歧。本文从该罪的立法原意出发,通过对各种代表性观点的比较,辨析出符合立法原意的该罪定义和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22.
论刑事责任的根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梅传强 《政法学刊》2004,21(2):16-20
主观恶性是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人格是刑事责任的基础。其符合我国刑法的规定,能够说明犯罪与刑事责任之间的内 在联系,还体现了主观与客观,行为与行为人的统一,能说明刑事责任的质与量,比人身危险性根据论更科学和实证。  相似文献   
23.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促进民众生活方式转型的同时,也为犯罪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不同于以往非盈利性的"云养猫"与以互联网为纽带的农产品订制,"云养殖"型诈骗犯罪虽然在犯罪模式上有较强的伪装性,但仍然无法掩盖其非法集资行为的本质。为此,养殖企业与个体农户应当规范自身行为,尽量选择在全面考察后进行实地交易,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宜从源头入手,加强对手机应用运营状况的监管力度,构建更加安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24.
梅传强 《政法学刊》2005,22(2):105-105
由广东警官学院宋小明教授主编,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罗大华教授作序的《警察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于2004年8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它是宋小明教授主持的2001年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警察心理卫生理论与实践》(IA820001)的最终成果。它也同时是广东省公安厅和广东警官学院的资助项目。该书共分15章,涉及警察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它是国内较早系统研究警察心理健康及其心理保健的专著,是我国法制心理领域取得的又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它体现了作者新的视野、新的研究方法、新的学术观点和新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25.
一、危险驾驶行为的主观罪过形式分类近期所发生的醉酒驾车、无技术驾驶、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引起的最大的争论就在于行为人是构成交通肇事罪还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就我国刑法规定来讲,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同属《刑法》分则第2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二者在同类客体上是一致的,即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之所以会产生定性问题的争论,其原因就在于两罪在法定刑上的巨大差异。对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即使尚未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26.
《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的规定可以概括为两个罪名,即"密切关系人受贿罪"和"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密切关系人"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和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以及其他与之关系密切的人,其范围比"特定关系人"要广,除了近亲属、情妇(夫)和有共同利益的人之外,还可以是同学、老乡、同事、战友、朋友等。其实质在于,行为人基于与国家工作人员的这种关系,能够或者足以影响该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进而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实现与请托人之间的权钱交易行为。由于近亲属等密切关系人和离职国家工作人员既可以构成受贿罪的共犯,也可以独立构成密切关系人受贿罪与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因此,要将其与斡旋受贿、共同受贿等行为相区别。  相似文献   
27.
论未遂犯的处罚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未得逞,实际上就是对刑法所保护的客体没有发生刑法分则所要求的侵害结果。然而,各国刑法对于着手实施犯罪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几乎都犯罪化了,这就涉及到处罚未遂犯的依据问题。旧派主张以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客体造成的现实危险为依据,而新派则认为犯罪行为所征表出的危险人格是处罚未遂犯的依据。通过比较研究,我们认为,主观罪过是处罚未遂犯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28.
治理跨国公司商业贿赂亦不容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为严重的是一些跨国公司利用商业贿赂直接打压了国内产品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29.
梅传强  李洁 《法学》2018,(1):48-57
恐怖活动犯罪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社会的变迁进一步加剧了恐怖活动犯罪的影响,总体上使得恐怖活动犯罪的防控态势愈加严峻。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反恐刑法体系呈现出"预防性"的特征和趋势,形成了典型的预防性反恐罪名群。预防性反恐罪名群虽然契合了当前的反恐政策需要,但在适用上存在潜在风险。在司法实践中,应充分发挥司法的理性和智慧,准确甄别"预防性"面向的潜在风险,使反恐罪名体系在兼顾自身逻辑自洽的同时,与整个刑法体系保持协调、统一。因此,在罪名体系的判断中,要准确、充分且避免重复评价,理顺罪名间的关系;在行刑定量配置中,要克服界限模糊不清的弊病,出台统一的入罪标准;在各罪形态把握中,要慎重分析行为形态,不能忽略未完成形态而一概以既遂处理;在罪名主观判断中,要注意恐怖主义等核心概念的确定性与相对性,注重对犯罪故意、犯罪目的的判断和证明,既不能客观归罪,也要避免主观归罪,真正区分好恐怖主义与其裹挟的正当的宗教教义,从思想根源上切断其为祸之源。  相似文献   
30.
我国刑事立法中对毒品犯罪的刑罚适用经历了一个从严趋缓再转严的发展过程。毒品犯罪是当今世界仅次于恐怖活动犯罪的最严重的国际犯罪,国际刑法对之也作了专门规定。我国现行《刑法》对毒品犯罪适用死刑的规定,固然有历史与刑事政策的原因,但从预防犯罪和国际刑罚的发展趋势看,应当通过扩大财产刑和自由刑等措施限制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