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94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234篇
中国共产党   369篇
中国政治   315篇
政治理论   85篇
综合类   1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根据中学政治课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做到:“有根、求实、通俗”,这是政治课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有根:因为政治课具有严肃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因此,教学要做到有根有据,即以大纲为“根”、课本为“据”,所引用的材料也必须围绕这个“根”和“据”,即符合大纲和课  相似文献   
232.
邓小平同志说,统一战线是马列主义战略策略原则的具体运用,它的本质就是团结大多数,孤立敌人。小平同志把政策和策略看作是党的生命,他说,如果没有政策和策略,党的路线就是空的,正确的路线一定要用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来保证。他要求全党同志都要学好党的政  相似文献   
233.
“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奋斗的目标,是当代中华儿女的最大心愿。自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方针以来,中国政府为促进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作了不懈的努力。1981年叶剑英提出了对台政策的“九点建议”,接着邓小平又前瞻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大政方针,并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1995年,江泽民又进一步提出了和平统一台湾的“八项主张”,灵活地表示:只要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都有可以谈。这些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在两岸关系问题上尊重台湾的历…  相似文献   
234.
<正> 广州法医学会成立于1981年,有会员600余人。二十年来,学会经历了队伍由小(150人左右)到大,业务由探索到逐步成熟和稳步发展的过程。总结经验有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235.
"紧急状态"写入宪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国家正确应对社会危机事件,快速、强有力地采取措施,提供了宪法依据.从价值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在紧急状态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促使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宝;从理论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是我国抗击非典后的经验总结,也是适应了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从实践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还只是应对公共危机的第一步,真正贯彻宪法中的紧急状态条款,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构建相应的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36.
古汉语"宪法"是"宪"的一个衍生语词,二者词义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古人训"宪"为"法",多直解其义,未能尽疏其意。他们用"宪"称"法",初为特指先王之法或旧典,意为恒常有效、世代遵从之法。后词义扩展,"宪"多泛指各种法律,成为对"法"的一种尊称。在先秦,"宪法"有两种构词:一是"宪"与"法"同义连缀,泛指国法;二是"宪法"作为一个偏正语词,"宪"是"法"的修饰词,"宪法"有"显法"或"常法"之义,但无"根本大法"或"最高法律"之义。秦汉以降,"宪法"皆属同义联合语词,泛指"国法"、"王法"、"法制"、"刑法",有时还指称一种治道与治法,但仍无"根本法"之义,仅蕴涵着人们对法的一种敬意。  相似文献   
237.
新生代农民工主观上愿意融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客观上却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捆绑,在既有的二元社会保障权基础之上,形成了"间架性社会保障权",在形成路径、表征和制度支持方面与二元社会保障权差异明显。从生存到精神再到社会认同等社会保障权方面,没有出现新生代农民工想要的、将他们纳入城市社会保障权的社会政策;而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农村社会保障权的社会政策,并未得到他们积极回应。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和农村社会融合出现裂痕。  相似文献   
238.
汪志刚 《法学研究》2014,36(2):93-115
近现代民法体系所持的"人体为主体人格之一部"的立场系建立在传统人物两分理论基础之上,该理论虽有助于彰显人的主体价值和尊严,但在处理因人的活体、尸体、离体组织和基因的科技利用所生法律问题上,已显现出部分失灵和易加剧人体物性利用与人性尊严保障之间价值冲突的不足。人与物或人格与财产的区分并非绝对不容许因应时代变迁而作必要修正。通过逻辑的、价值的、实践的和法释义学的综合考量,理论上可以得出,有限地承认人体为物,并将"人体财产权"和人类作为物种享有的"类的人性尊严"纳入到人体法益构造体系之中,能较好地克服以上不足。在以公序良俗原则限制人体或其一部的利用和处分时,应建立和实践"人性尊严关联度原则"。  相似文献   
239.
汪连天 《学习月刊》2014,(23):43-45
理论宣讲员能否站稳讲台,绝对不仅仅只取决于宣讲的技巧和才能,站稳讲台的决定性因素是宣讲员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体现在从宣讲员个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德商、智商、情商、财商、健商和逆商的光芒。一、德商德商(Mor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相似文献   
2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