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法律   5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程序性辩护的误区及应对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俊民  吴云 《法学》2006,(10):96-103
刑事辩护从单一的实体辩护,发展为实体辩护与程序性辩护并行,乃至程序性辩护先行。面对辩护形态的多元化,对程序性辩护存在认识不足以及过度辩护两种误区。应加强对程序性辩护诉讼原理研究,准确界定程序性辩护特点及诉讼价值。结合司法实践,归纳出程序性辩护八大误区以及应对思路:立法宗旨理解不到位,望文生义确定程序违法;不当放大程序瑕疵,过度进行程序性辩护;程序性辩护顾此失彼,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辩护目标不清,不能准确界定证明对象;忽视程序违法程度差异,辩护缺乏“硬道理”;没有以“证”质“证”,证据形式定位不当;滥用程序性辩护,“质疑”不成反被“质疑”误;有错就辨、小错大辩,程序公正观念绝对化。研究应对程序性辩护思路和方法,避免程序性辩护误区,提高庭审诉辩能力。  相似文献   
12.
改革审判方式已成为我国法院系统今年工作要点,各地有些基层法院已着手尝试适用完全抗辩制庭审调查模式审理刑事案件,并据此作为操作某些刑事案件审理的实际程序,故引出本文论题,以期抛砖引玉。抗辩式庭审方式是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诉讼形式的基本特点,即案件必须经过合法的言词辩论,法庭才能进行裁决。基于这一原则,在法庭审理庭审调查阶段,法官仅主持庭审程序,一般不主动进行调查,而是以“消极仲裁人”的形象出现,只有在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法第150条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由此可见,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案件,可以依法改判,加重被告人的刑罚,所作的裁判是终审裁判,被告人无权根据上诉程序提出上诉. 但是,再审程序中依法提审的上级法院能否直接改判死刑?刑诉法对此并无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与学理解释中对此观点也不尽一致.例如: 被告人刘某,外贸干部,收受外商巨额贿赂,  相似文献   
14.
一、辩护人质证的原则 质证原则应当是:合法、求实、有利。 第一、合法性原则。就是辩护人的质证必须根据法律规定进行,无论是质证的内容,还是质证的方式,都要做到言出法随,不能采取非法手段,如威胁、欺骗、引诱等逼取套取证言。 第二.求实性原则。是指通过质证所要达到的目标或获取的证言,必须有一定的事实和证据为依据,因为实际案情决定着质证的范围和目的。辩护人的质证,是  相似文献   
15.
王俊民 《检察风云》2008,(14):24-25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恢复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方针30年来,我国律师制度基本立法经历了三次重大修改.本次修改<律师法>出现超越现行诉讼立法的规定,如何贯彻<律师法>,如何适应国情发展我国民主与法制,再次成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以及议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2008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律师法》对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等进行了强化或完善,律师的权利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与保障。然而,由于《律师法》的这一修改超越或突破了现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而且它自身存在不足之处,引发了该法的相关规定是否可以有效施行、如何施行以及施行后可能会对检察机关的审查批捕工作带来怎样的影响等问题。本组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相信会对新《律师法》的顺利实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侵犯商业秘密罪若干问题三人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宁:王教授、李检,从近期一些报刊、资料,我发现近年来商业秘密犯罪案件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件的处理方式,也已引起了司法界和理论界的关注。李飞:确实这样,根据《检察日报》报道,去年在广东汕头举行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论坛"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介绍:"1998年至2002年,全国法院受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273件2104人,其中侵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对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有明确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是否就等于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这个问题在理论界颇有争议. 有人认为:只要在刑事诉讼中经有权提起的当事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请求,就是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笔者认为:此种观点,不仅与诉讼法学的基本原理不尽一致,在理论上讲不通,也不符合立法精神. 一、附带民事诉讼和任何诉讼一样,要得以成立,必须具备构成诉讼的特定要件:有必须追究的法律责任,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人(包括法人),指控提出人,有依法行使国家司法权的司法机关,以  相似文献   
19.
实行错案追究制应以完善现行办案机制为前提王俊民错案追究制是执法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必要性已为司法人员所共识。但实行错案追究应当循着调整完善现行办案机制的思路展开。笔者不揣浅陋,试作此文,以就教于大方。一、实行错案追究的现状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大对商业秘密司法保护的力度,有必要在诉讼证明环节上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调整,对于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实行举证责任适度倒置,这是由证明对象本身具有的秘密性特点所决定的.在商业秘密认定上,不应由鉴定结论说了算,凡是具备法定形式的证据均可以作为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