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1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四个方面内容.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理所应当担当起民族精神的传承重任.然而,相当部分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作用和意义缺乏应有的理解和认识,民族精神意识淡薄,民族责任感匮乏,这种现象值得引起广大教育者警觉和思考,强化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西方学界特别是政治学者从其立场和学术角度出发,对中共执政进行了广泛研读,特别是在中共执政理念、中共执政的"主义"定义、中共保持和巩固执政地位面临的挑战、中共执政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中共执政前景预测等方面形成了较为集中的理论和观点,反映了西方学界对中共执政的关注重点、研究进展及基本倾向。了解西方关于中共执政的理论动态,有利于我们以更加开放的眼界,更加自信的心态,推进我们党执政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治理的全局,高屋建瓴,审时度势,理性提出并逐步形成的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思维、新论断。整体性考察"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不仅能为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一定的理论向度,而且对于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着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主线、以先进文化为目标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强劲动力、以"以人为本"为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传统“乡党”制度是指在古代皇权制度下,官府不直接干预乡党们的社会关系,而是由一些做过官或考取过功名,并且有操行、有文化、具有人格魅力的乡村名流或精英阶层去管治或协调的一种基层政治制度。此种制度,在组织体系与形式、管理职能、“乡帅”选拔任用标准等方面,对于我们今天的村民委员会的科学构建、村委成员选举任用、强化乡村民主自治、稳定基层政权、巩固执政基础、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乃至整个中学教育效果的前提之一。因此,了解学生的心理并由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是高中政治教师的必备功课之一。高中生个体心理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征。一、社会性。虽然心理内容的社会性早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开始,但是更大规模的深刻的社会化,则是在青年期完成的。小学生进入中学后,就好像在人生的旅途中,豁然开朗地步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如果说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主要是接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那么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心理的发展就越来越多地接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中生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秉承开拓创新的理念、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凸显了许多理论新亮点、新提法,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其辉  黄雪英 《传承》2009,(14):56-5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四个方面内容。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理所应当担当起民族精神的传承重任。然而,相当部分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作用和意义缺乏应有的理解和认识,民族精神意识淡薄,民族责任感匮乏,这种现象值得引起广大教育者警觉和思考,强化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黄雪英  王其辉 《传承》2009,(20):64-65
在新时代背景下成长的"90后"青少年即将大量迈进大学,高校对这些"90后"大学生该如何开展性婚恋观教育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从"90后"这一代的成长环境及其自身特点入手,初步提出了高校性婚恋观教育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背景下成长的"90后"青少年即将大量迈进大学,高校对这些"90后"大学生该如何开展性婚恋观教育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从"90后"这一代的成长环境及其自身特点入手,初步提出了高校性婚恋观教育的一些时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