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47篇
中国共产党   83篇
中国政治   102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152.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在婚恋主题上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书中通过对婚恋爱情的描述,展示出她所倡导的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理性的婚姻观,通过此书对现实的婚姻观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思想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3.
西安交通大学将于2006年迎来建校110周年和西迁50周年。作为我国创建最早的大学之一,她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给我们留下多方面的启迪。一19世纪末,甲午海战爆发,民族危机加深。破除科举陋习,开办新式学堂,引入先进文化,造就强国人才,为时代变革之必然要求。1895年,著名洋务派人士盛宣怀奏请清廷,以自强储才为宗旨,在天津开办北洋中西学堂,次年又在上海创建南洋公学。南洋公学为官办民助之新式公立学校,内设师范、上、中、外四院,即师范、大学、中学、小学。先设师范院,以栽培胜任新学教育之师资人才。遂又在师范院附设高等小学堂,从小学培养…  相似文献   
154.
湖北省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奇异灵秀的山水风光,构成华夏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伴随着湖北省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批旅游企业脱颖而出,她们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是传播文明的使者,对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神农溪,这条极具神秘色彩的溪河,撩开面纱,向世人展示着她那绰约迷人的风姿。“锦绣中华”号游船以其典雅的外型风格,令人赞不绝口。五星级“东方皇帝/皇后”号游船结成连理,以其优良的硬件、高品味的服务,独领风骚。四星级武汉亚洲大酒店,备受国内外游客的推崇。位于龟山脚下的川饭店,经数月精心装扮后,将于金秋10月 以新的风采迎四海宾客。驰名海内外的湖北省扬子江国际旅行社,在开拓市场、产品营销上一年一个台阶…… 本期推出的这些旅游企业,仅仅是湖北省旅游企业群体的缩影。随着旅游热潮的兴起,我省旅游企业定会有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5.
党的十七大报告不仅首次提出要坚持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公益性质"和"人人平等享有"等许多具体的奋斗目标,还提出了"人人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这一鲜明价值取向.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基础性需求,不仅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也是党和政府实现科学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认为,至少应逐步做到四个方面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56.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关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通俗化是相关的.但要避免将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我们党在历史上有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良传统并值得我们借鉴。目前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普及程度还不够。现实多方面因素决定我们要推进马克恩主义大众化。研究以上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7.
“它从山中来,透着露的晶莹,映着月的皎洁,带着松的风骨;它清澈见底,以静谧展现生机;它波光潋滟,让山石激起涟漪;它奔流不息,用执着践行使俞……”  相似文献   
158.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的命题和概念。他指出: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它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相似文献   
159.
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相对于人们日益高涨的环境要求,相对于中国要履行的国际环境法义务,中国现行生态、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已大大落伍。因此,深化对于生态环境法律制度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理论研究,尽快实现观念转变和理念创新,切实推进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中国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启迪和契机。本文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加以认识基础上,立足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宏观视野,深刻反思“人类中心主义”以及所派生的“人类环境权”理论,旗帜鲜明地提出在生态环境领域,应当确立“生态平衡主义”的基本理念;应当确立“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基本国策;应当确立“环境义务本位”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0.
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伦理”二字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这一概念系作者2004年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