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未来我国民法典不宜采用“一般人格权”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驹  王恒 《河北法学》2012,(8):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一般人格权"是民法"生出"的宪法权利,它不像人格权那样可以以具体化的形式作为民法中的权利样态。无论是以演绎法还是以归纳法来构建我国人格权体系,都会得出"一般人格权"与现有的人格权体系相龃龉。未来我国民法典应以"一般条款"替代"一般人格权",使人格权体系变成以具体人格权为主体,辅之以一般条款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2.
石油天然气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保障其安全成了一个世界性话题。传统的石油天然气安全观只注重经济安全,而忽视了环境安全和资源安全,应当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角度对石油天然气的安全问题重新界定,审视和构建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石油天然气安全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开展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有助于促进技工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升我国技工人才的培养水平。文章根据此议题结合技工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4.
西方人权的政治属性对我国人权法律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恒 《前沿》2011,(14):79-82
西方人权一开始就是阶级斗争和国际冲突的结果,在历史上曾扮演正反两方面的角色。西方政治哲学在马基雅维里时代发生了转变:政治由德性转为功利,决定了人权是一个地道的政治概念。这个功利的人权观念在传入到中国内地后变成了一个空虚的抽象法律概念,由此决定了人权在我国无法被法律化。回归人权的政治属性,对于认清人权本相和指导民主宪政(限政)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如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在两者对比下有些人对社会主义信心百倍,而有些人对社会主义持悲观的情调,全面认识资本主义的现状与社会主义的情况,有助于树立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及明确其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王恒 《求索》2012,(1):253-256
罗马法的世俗化始肇于11世纪末,伴随着教皇革命而逐步开始的。中世纪王权和神权的斗争为罗马法的世俗化带来挑战和机遇。王权的最终胜出使罗马法在19世纪完成了世俗化的重大转变。世俗化的罗马法在婚姻、主体制度和利益等方面强烈地表现出与过去不同。作为一种形式理性的罗马法,世俗化疏远了人对神的关系,带来了人的焦虑。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强调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同时,民主党派只有与时俱进,建设学习型参政党,才能跟上执政党的步伐,才能更好履行参政党的职能。南宁市民主党派建设学习型参政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南宁市各民主党派建设学习型参政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认真加以解决,以建立完善学习型参政党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参政党建设。  相似文献   
18.
司法的功能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法作为调整机会利益格局的重要力量,其功能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在现代化浪潮下,我国的司法应如何在既存制度中找寻具体路径践行现代司法制度,并确保有效调整和谐社会构建中日益凸显的各种利益保障需求,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恒 《世纪桥》2007,(11):46-47
从1957年1月至1966年5月,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经过了正确与错误的反复,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曲折之路。该期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57-1960年的错位时期,1961-1962年的调整时期;1962-1966年的再错位时期。  相似文献   
20.
休克(Shock)尤其是失血性休克,是常见的垂危症候。多以微循环血流量急剧减少、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神志障碍和全身代谢紊乱为特征。如不及时采取紧急有效措施,将会引起机体的死亡。因此,研究抢救失血性休克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经济意义。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牛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特点,补以大量生理盐水,观察血液动力学、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球蛋白及白蛋白的恢复情况,并对其变化机理和能否发生肺水肿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供临床上救治失血性休克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