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恒  杨媛媛 《当代贵州》2022,(26):74-75
<正>正安县谢坝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助推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引领乡村振兴开新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近年来,正安县谢坝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助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2.
我国传统法学教育理论无论在目标定位、理念、模式上还是在具体制度上已远不能满足现代法治国家对法律人才的需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我国法学教育引入、借鉴"法律诊所"教育模式,关键在于对"法律诊所"教育模式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的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23.
某生产资料站用马车运输农药1240(乙硫磷),8匹马、骡误舔食农药引起中毒。先发的一匹患骡呈现全身肌肉痉挛,四肢呈游泳样运动,瞳孔缩小如针尖大,全身大出汗,排粪排尿失禁,腹痛,肠音减弱,心跳疾速,呼吸困难。经抢救无效,9分钟后死亡。当晚另7匹患畜也发病。患畜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在38.5~39.1℃,前肢刨地,喜卧,流泪,流涎,鼻腔流有大量的浆液性鼻液,结膜呈暗紫色,舌色青紫,心  相似文献   
24.
中国共产党自从由一个革命党和地方党开始转变为一个执掌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开始,就高度重视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为此,中国共产党为建设一个和谐社会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为我们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5.
王恒 《法制与社会》2012,(13):134-135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就是全国性的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各级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宪法的各项规定要想真正的贯彻落实,就要求人大代表要切实的履行好自己的职能。但是在履行职能的现在并不乐观,本文就基层人大代表履职现状。问题原因、以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6.
王恒 《世纪桥》2013,(13):15-17
当前,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既是反腐倡廉的一项重大任务,又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新课题。近年来,南宁市廉政文化建设取得明显实效,但在廉政文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就当前而言,南宁市全面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需要举全市全社会之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使廉政文化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
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处在一个比较缺失的阶段,政府作为这项制度的强制实施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医疗保障与社会救助是当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8.
宾语  王恒 《政府法制》2008,(4):13-14
与一般贪官落马后的忏悔不同,作为正厅级干部,董苏皖落马后为自己感到庆幸:如果没被查处,再过几年,我可能已经受贿千万,可能会被判处极刑。2007年9月28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维持了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相似文献   
29.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政治、道德涵盖的内容都会发生质的变化,但无论世事怎样变迁,爱国主义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爱国主义是政治思想工作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发扬爱国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30.
研究当代中国问题虽然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但其中社会转型是一个颇有意义的独特视角。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便开始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艰难转变。尽管其中经历了各种挫折甚至倒退,但人们仍渴望通过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革,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与进步。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这场持续了百年的社会变革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关键阶段,体现为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学术界对这一变迁也有了学术自觉。广大知识人都开始有意识地从各自学科的视角和立场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社会转型”成为了学者们描述、界定和揭示这一时代特征的普遍用语,但法学界的话语仍然显得比较微弱。法律制度创新不仅意味着政治法律的成功转型,而且也是社会转型目标最终实现的标志和保证。“当代中国转型期的法律与社会研究”课题组从法学理论的几个不同方面,表达了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性意见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