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想象竟合犯之非并罚根据应在于同一行为契机下产生的数个反规范意识使行为人的责任有所减轻;对于“同一行为”的判断应分自然重合和规范限制两个步骤进行;自然重合是指数个犯罪构成的实现在自然层面上依赖于同一行为事实;规范限制是指自然状态下所共同依赖的行为,在承载数个犯罪构成各自犯罪内涵方面均发挥主要作用;对继续犯、接续犯、连续犯、共同犯罪等所涉同一行为判断的复杂类型,应结合想象竟合犯的非并罚根据和各形态的特点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32.
言论是人类思想和情感最重要的表达交流方式,言论自由是民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对言论在刑法中的性质的界定,直接关涉到宪法权利的实现程度和对刑法处罚范围的合理限制。泛泛地在存在论层面上探讨言论是否行为没有实际意义,在引入宪法中言论自由界限视角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言论在刑法中的实行行为性才是达到上述目的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3.
论刑法中重复评价的本质及其禁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行为的本质是客观上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法益,主观上反映出行为人反规范的人格态度。所谓重复评价,表面上是在定罪量刑时对存在论上的同一犯罪行为进行了重复使用,但本质上是对其所反映出来的同一不法内涵和同一罪责内涵进行了重复考量,结果导致重复处罚。禁止重复评价的本质则相应表现为禁止对反映同一不法内涵和同一罪责内涵的同一犯罪行为进行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