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逆商,是逆境商数的简称,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在瞬息万变的多元化时代面临众多的压力、冲击和挑战,迫切需要提高逆商.培养大学生的高逆商,就是培养大学生科学认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正确处理顺境与逆境的关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坚强的意志力、坚定的自信心和良好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2.
王易 《政府法制》2005,(16):31-32
前不久,北京协和医院门前上演了“抓医托”的精彩一幕,近百名北京东城公安分局的便衣警察在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里抓获了在此活动频繁的30余名医托。这30余名医托经过审查、作笔录后,大部分在12个小时放人,个别的也在24小时内离开。连同5月13日在同仁医院门前抓获的50余名医托,共83名,警方既没拘留也没罚款,没有处理一名。为什么抓了又放?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医托成为一种社会痼疾?如何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13.
王易  黄刚 《长白学刊》2008,(6):128-132
和谐世界思想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它吸收了中国古代“天下观”、“和谐睨”的思想精华,为雏护世界和谐提供了一种理念共识;它坚持了中华传统中“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精神内按,回应了诸如“中国威胁论”、“文明冲突论”等制造世界不和谐因素的错误论调;它借鉴了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和实生物”、“协和万邦”、“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为实现世界和谐创造了现实而有利的条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和谐世界思想必将为世界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15.
王易 《中国妇运》2020,(4):41-44
根据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分工要求,妇联有两项牵头任务,其中之一是“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解决好这个问题,既需要在常规工作中务实笃行、深入探索,也需要在关键事件、重要节点上审时度势、善作善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检验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上了一堂大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家庭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16.
17.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规律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社会思潮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是有条件的,主要表现为思潮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与依据以及大学生接触社会思潮的可能性与必然性。这种影响是有规律可循的,表现为存在规律、传播规律和互动规律。应对社会思潮的冲击,首先要以开放和包容的自信心态正视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对社会思潮影响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18.
今年9月,我们随湖北海外联谊会考察团再次来到澳门。 与两年前相比,这里乍看起来并无二样,作为澳门象征的“大三巴”前依然游人如织,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妈祖阁”香火不断,遐迩闻名的“葡京娱乐城”辉煌热闹,极目远眺并列的新澳凼大桥似长虹彩练,建在人工岛上的国际机场雄伟壮观,依山傍水的海湾畔那林立的楼宇充溢着现代化气息。 然而经深入体会,我切身感受到澳门临近回归之际涌动的期盼回家热潮。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两课"教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两课"是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培养和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两课"在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教学方式与方法以及宏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两课"的教学效果与总体发展.如何进一步增强"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始终是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网络环境下,言论自由和公民隐私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其所带来的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则充斥着法律和道德的博弈。本文通过人肉搜索社会调查探究了人们对这一新生事物的态度,了解到了大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标准,并以此为基础试图寻找在网络隐私权中法律与道德的平衡点,更以小见大,探讨了平衡道德和法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