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5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2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全文分为上、下两篇。其中上篇概述与分析了我国学界(1994—2004)年间我国有组织犯罪研究的基本状况以及十年中研究的主要课题和其进展情况;下篇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有组织犯罪研究的下一个十年展望。上篇载于本刊2005年第3期。  相似文献   
42.
通过访问法(主要指半结构式与无结构式)获得真实的事实(知识),是需要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才能实现的。通常情况下,面子、利益、权力等因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这些要素不仅直接决定着能否运用访问法获得知识,而且对于获得知识的真实性有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在此,笔者试图结合一个美籍华裔学者对于中国某地区女警的半结构式面对面访谈的整个过程进行回顾与分析,具体认识访问调查中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之间所涉及的复杂多变的社会因素以及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对中国语境下的访问调查法进行综合性、反思性的考量。  相似文献   
43.
随着我国犯罪学的发展,其研究渐次展示出一些不同于域外犯罪学研究的特质和趋向:在视域上具有明显的应对性、在话语上蕴含刑法倾向性,在运用犯罪理论上具有移植性,在分析问题上出现模化性的状态.我国犯罪学研究具有这样的性格,是由于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与"塑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44.
转化犯理性认识及立法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化犯为我国刑法理论首创。随着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应用,研究亦日益深入。但由于学者们疏于对转化犯立法合理性的怀疑与追问,妨碍了分析的视野。因此,从总体上对转化犯的研究尚显不足。本文试从目前法学界对转化犯概念的争议切入,重新审视其概念与构成特征,然后就1997年修订刑法转化犯立法不足与完善进行探讨. 一、转化犯的概念 关于转化犯的概念,理论界存在较大的分歧,主要有三种观点:1.转化犯指行为人在实施某一较轻的犯罪时,由于具备了某种情形法明文规定不再以本罪论处,而是按照刑法另一条文规定的较重的犯罪论处的…  相似文献   
45.
谢勇  王燕飞 《犯罪研究》2005,1(3):19-35
我国学界在1994-2004年十年间对有组织犯罪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出版专著20部,论文发表近700篇,并形成自己的研究特点。十年间学者围绕着有组织犯罪的基本概念、有组织犯罪现象的科学解释,治理对策进行深入探讨,但有组织犯罪是一种新型的复杂犯罪现象,随着社会的演变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这就亟待学界克服已经研究的缺陷与不足,推动有组织犯罪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6.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是一项重要检察工作,具有多元目的,呈现出事后性、特定性与广泛性等特征。当前社区服刑人员具有一定规模且成分复杂,检察监督面临的相关问题是缺失专门化检察监督机构与人员;检察监督机制不健全;检察监督标准不统一;检察监督浮于形式;检察监督手段刚性不足等。相关应对策略包括:以内设机构改革、员额制检察官改革、书记员招录改革为契机加强检察机构及队伍建设;通过建立预警监督机制、人民监督员机制以及综合治理考评机制等方面健全检察监督机制;拓宽线索渠道加强司法办案;着力推进智慧检察与信息化建设;将公益诉讼纳入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加强立法规范检察监督工作标准。  相似文献   
47.
中国犯罪学的发展仍然不乐观,存在着专业人才难以培养、持续性科学研究难以维系等诸多问题。湖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率先进行犯罪学专业建设的探索,推进内涵式发展,在犯罪学课程内容建设上逐渐走向综合、融合的知识体系,在专业设置上基于学术传统、国际化与学科分工,进行了5个方向的专业化建设,凸显了自己的特色。其一点一滴的努力与奋进伴随着中国犯罪学学术的发展与进步。在未来发展前景上,它将走向综合性、规模性的研究之路,与实务部门进行深度合作,全面发挥学术引领作用;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促进科学治理犯罪水平的提升与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8.
犯罪学是个舶来品,对于国人来说是个陌生的“神”。随着改革开放西风,再度飘零落脚大陆并开始展示自己的魔力,国人渐渐地得以认知,依稀留下了些许或深或浅的、或凸或凹的印象,追记与拍摄让人深省与寄予期盼。  相似文献   
49.
黑社会犯罪(有组织犯罪的高级形态)在近代时期异常猖獗,而至新中国成立不久,镇压反革命运动结束后,便销声匿迹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际,旧社会遗留哪些形态有组织犯罪?其有何特点?新生政权又怎样迅速有效地将其铲除?这一惩治实践对于我们当代治理死灰复燃的有组织犯罪有何启示?对这一系列问题,目前我国犯罪学学界则较少涉及。在本文中,笔者试钩沉拾遗补阙,分析建国初期有组织犯罪的形态与特征,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同仁对这一“课题”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50.
论有组织犯罪研究——十年回顾、评价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曾一度销声匿迹的有组织犯罪在国内开始滋生、蔓延,我国学界就逐渐投入较大力量,对这类犯罪现象进行深入地研究,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但是,截至目前为止我国有组织犯罪研究取得了哪些成就?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深入发展?我们却缺乏宏观上、整体上的了解。为了促进我国有组织犯罪研究向前发展,笔者试就我国学界在十年(1994年-2004年)期间对有组织犯罪研究的成果进行回顾和分析,期望能为学界同仁奉献微薄之力量。一、十年来我国有组织犯罪研究的基本状况由于“迄今为止,有组织犯罪这一概念在世界范围内仍没有一个精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