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104篇
中国共产党   124篇
中国政治   125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1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在中央部委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下,新疆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各族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82.
买惠  高中建 《前沿》2011,(20):125-127
我国"80后"新生代是对已经成长为青年一代的有独立意识和个性的特定群体的称呼,他们的社会认同状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界对我国"80后"新生代社会认同的研究由感性追风转向了理性思考,研究方向和角度多元化,研究方式多样化。今后的研究需要对其内涵、维度、机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并从中观层面的质性研究以及行动目标角度对已有研究进行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483.
买保江 《法制与社会》2011,(21):14-14,23
互联网影响并推动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劳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得言语表达自由的范围变得更为广阔。网络表达自由,对于扩大社会民主,促进监督民主,缓解社会矛盾冲突,促进公民知情权的实现起到了非常好的的促进作用。网络加强了公民政治沟通的能力,提高了政治表达的自由,网络表达了公民意志,伸张了公民权利。用网络养成社会民主或者带动、促进社会民主,是我们发扬民主的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84.
在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日益凸显。近年来在少数民族地区突发事件中社区建设暴露出种种问题,社区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要求还有不相适应、不相协调之处。本文基于对新疆乌鲁木齐重点社区的调研,探讨社区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提出了突发事件中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85.
486.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 这天是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新村居民区举办为民服务日活动的日子。一早,居民们就纷纷走向居委会,在一字排开的各家咨询服务摊位前,有两位身穿制服的检察官正耐心接待一个个前来咨询的居民。  相似文献   
487.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网络群体日益庞大,青少年上网的人数也在节节攀升,它在丰富青少年学习生活,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令人关注。本文首先探讨了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其次探寻了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488.
本文从家庭暴力的概念,分析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提出建议来控制家庭暴力的产生。  相似文献   
489.
司法实践中,常常出现信用卡合法持卡人与实际持卡人分离的现象,加剧了对信用卡诈骗罪理解适用方面的难度。对于信用卡诈骗罪中的虚假身份证明应当作限缩解释,将工作证、资信证明等排除在外。对于冒用行为,法规明确合法持卡人无权出借信用卡给他人使用,但合法持卡人出借信用卡的会阻却冒用行为的犯罪构成。对于恶意透支,则要分析持卡人有无非法占有的目的,部分还款行为不影响非法目的的成立。  相似文献   
4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